第200章:江澈的茫然,我剛剛說了什麼?
會議室裡的空氣,因為“林業碳彙”這四個字,變得稀薄而古怪。
這四個字,像四個來自異域的陌生符號,孤零零地懸浮在半空中,在場的每一個人都認識這幾個漢字,但當它們組合在一起時,卻產生了一種荒誕的、無法理解的距離感。
碳?彙?
是碳元素的彙集?還是什麼黑話暗語?
幾個副縣長麵麵相覷,眼神裡充滿了茫然。發改、財政這些部門的一把手,自詡見多識廣,此刻也都在腦子裡飛快地搜索著這個詞彙,結果卻是一片空白。
角落裡,江澈的筆尖在筆記本上劃出了一道無意識的墨痕。他眼皮沉重,幾乎要黏在一起。昨夜消耗的精力,此刻正化作排山倒海的困意,一波波地衝擊著他最後的防線。他聽到了周書記的話,但那四個字進入他的耳朵,就像石子投進深潭,連個響動都沒有,就被無邊的困倦吞沒了。
他現在唯一的念頭,就是會議趕緊結束,他好找個地方睡死過去。
孫誌國是第一個從震驚中回過神來的。他的臉色依然緊繃,但那雙深邃的眼睛裡,已經開始閃爍著高速運轉的思索光芒。他不是那些隻懂一畝三分地的土乾部,他在市裡待過,知道現在沿海地區正在搞一些新奇的經濟模式。
這個詞,他隱約有點印象,似乎在某份省裡下發的參考文件中見過,但當時隻是一掃而過,並未深究。
現在,周國華把它鄭重其事地擺在了縣長辦公會的桌麵上。
孫誌國沒有立刻發問,他選擇沉默,他要看看周國華到底能唱出怎樣一出戲。他瞥了一眼角落裡的江澈,那個年輕人低著頭,一副事不關己的模樣,仿佛真的隻是個記錄員。
可孫誌國不信。這出戲的劇本,一定出自那個年輕人之手。
周國華將所有人的反應儘收眼底,他要的就是這個效果。一個全新的、無人理解的概念,才能最大限度地掌握話語權和解釋權。
“我知道,大家對這個詞很陌生。”周國華的聲音沉穩而有力,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自信,“簡單來說,就是把我們林場裡的樹,我們青陽縣的良好生態環境,當成一種可以量化、可以交易的商品來賣。”
賣空氣?
這個更通俗的解釋,非但沒有解開眾人的疑惑,反而讓會議室裡的氣氛更加詭異了。
一位分管農業的副縣長,忍不住用手指掏了掏耳朵,懷疑自己是不是聽錯了。
“書記,這……這怎麼賣?總不能讓老板們背著麻袋來我們林場裡裝空氣吧?”一個局長沒忍住,小聲嘀咕了一句,引來旁邊幾人壓抑的低笑。
周國華笑了,他沒有生氣,反而很享受這種由他來布道的掌控感。
“當然不是這麼簡單。”他將那份報告往前推了推,翻開了新的一頁,“根據我的一些設想,和江澈同誌連夜整理出的這份材料來看,我們可以把這件事,分兩步走,也就是我在這份報告裡提出的‘黨政聯動、雙軌並行’的工作機製。”
江澈同誌!
這四個字,像一顆精準引爆的炸彈,在會議室裡炸開了鍋。
雖然周國華的目光沒有再看向角落,但所有人的目光,卻像被磁鐵吸引的鐵屑,齊刷刷地射向了那個蜷縮在椅子裡、幾乎快要睡著的年輕人。
江澈一個激靈,猛地清醒了幾分。他感覺到數十道灼熱的視線聚焦在自己身上,茫然地抬起頭,對上了滿屋子或震驚、或探究、或嫉妒的複雜眼神。
怎麼了?又關我什麼事了?我就是個寫紀要的啊!他內心瘋狂呐喊。
孫誌國的瞳孔,在聽到“江澈同誌”四個字時,驟然收縮。
果然是他!
但緊接著,當他聽到“黨政聯動、雙軌並行”這八個字時,心頭又是一震。這八個字,不正是今天早上,江澈在早餐桌上對自己說的“黨政一心,擰成一股繩”的升華版嗎?
他當時以為江澈是在向自己示好,現在看來,那根本就是周國華即將發起的總攻的預告!
可……為什麼聽著又不像?
孫誌國的心裡,第一次產生了一絲混亂。
周國華沒有理會眾人的騷動,他的聲音在會議室裡繼續回響。
“第一軌,是‘生態文明建設頂層設計’。這一塊,由縣委牽頭,成立領導小組,我親自擔任組長。”他語氣平淡,卻是在宣布無可爭議的主權,“主要工作,是向上,向省裡、市裡要政策、要支持;是定調子,確保我們這個項目,從一開始就站在政治正確的高度上;是協調各方關係,為項目掃清障礙。這是戰略層麵的事,是為我們青陽縣未來幾十年的發展,畫好藍圖。”
這番話,說得冠冕堂皇,在場的都是人精,誰都聽得懂。說白了,就是摘桃子的事,出彩的事,定規矩的事,都歸縣委,歸他周書記。
孫誌國的嘴角,不由自主地向下撇了撇。
“那第二軌呢?”他開口了,聲音有些冷。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周國華看了他一眼,露出了一個意味深長的笑容:“第二軌,就是‘國有林場‘林業碳彙’市場化試點項目’。這一塊,是具體執行,是操盤,是要把我們畫的藍圖,變成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孫誌國和幾位副縣長。
“這麼專業、這麼具體的經濟項目,我們縣委這些搞黨務工作的人,是外行。所以,我建議,由縣政府牽頭,成立項目執行辦公室,辦公室就設在政府大樓。至於這個辦公室主任由誰來當,我看,除了誌國同誌你這個大縣長親自掛帥,沒人能壓得住這個陣腳。”
嗡——
孫誌國的大腦,像是被重錘狠狠地砸了一下。
他呆呆地看著周國華,臉上那層冰冷的偽裝,瞬間龜裂。
他設想過無數種可能。周國華會強勢奪權,會把政府排擠在外,會把這個項目變成他一個人的政績秀。
但他萬萬沒想到,周國華畫了一個圈,一個無比巨大的、香氣撲鼻的政績大餅,然後乾脆利落地,將最肥美、最實在的那一半,直接推到了自己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