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項目成功,瀕死林場變“綠色銀行”!
秋風卷起落葉,給青陽縣染上了一層金黃。
距離那場載入縣史的縣長辦公會,已經過去了三個月。
國有林場,這個曾是縣裡最沉重、最晦暗的角落,如今卻成了全縣最熱鬨的地方。通往場部的那條破爛土路,被新鋪的柏油路所取代,平坦得能照出人影。路兩旁,過去那些因發不出工資而無精打采的護林員,現在都穿上了嶄新的綠色製服,腰杆挺得筆直,見到掛著縣府牌照的汽車經過,會敬一個標準的禮。
場部大院裡,那棟搖搖欲墜的二層小樓被粉刷一新,門口掛上了兩塊嶄新的牌子。一塊是“青陽縣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領導小組辦公室”,另一塊是“青陽縣‘林業碳彙’市場化試點項目執行辦公室”。
一樓的大會議室,如今成了項目指揮部。牆上掛著巨大的作戰地圖,上麵用紅藍兩色的線條,標注著林場各個片區的樹種、林齡和預估的碳儲量。幾台嶄新的電腦前,坐著從林業局、發改委、財政局抽調來的業務骨乾,鍵盤敲擊聲此起彼伏。
林場場長陳建軍,像換了個人。過去那張寫滿愁苦和褶皺的臉,如今紅光滿麵,走路帶風。他不再是那個四處求告、低聲下氣的陳場長,而是手握全縣最前沿項目的“陳主任”。他正拿著一份剛打印出來的報表,穿過忙碌的人群,徑直走向角落裡的一間小辦公室。
那間辦公室,原本是堆放雜物的儲藏室,現在被收拾得乾乾淨淨。一張辦公桌,一把椅子,一個茶杯,就是全部的陳設。
江澈正坐在這把椅子上,手裡捧著一本不知道從哪裡淘來的舊書,看得津津有味。窗外的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進來,在他身上投下斑駁的光影,整個人透著一股與周遭緊張氛圍格格不入的閒散。
“江顧問,大喜事!大喜事啊!”陳建軍推門進來,聲音都帶著顫音,激動得像個孩子。
江澈眼皮都沒抬,慢悠悠地翻過一頁書。“陳場長,淡定。天塌不下來。”
這三個月,他這個“特彆顧問”的日子,過得比當秘書時還慘。他以為那次會議之後,自己交了差,就可以功成身退,繼續回縣委辦當他的隱形人。可他想得太美了。
周國華和孫誌國這對曾經的“對手”,在“林業碳彙”這個共同的、巨大的利益麵前,展現出了驚人的合作效率。周書記負責高層路線,三天兩頭往市裡、省裡跑,拉著各路專家學者來青陽縣“指導工作”,把項目的政治高度拔得天高。孫縣長則主抓具體落地,帶著政府一幫人,研究政策、測算數據、尋找買家,忙得腳不沾地。
而他江澈,作為那個“捅破天窗”的人,成了唯一一個能同時被兩邊召喚的“雙麵膠”。
今天去縣委參加領導小組的“戰略研討會”,聽周書記引經據典,暢談生態文明的未來。明天又要被拉到縣政府,參加項目執行辦的“市場分析會”,聽孫縣長和一幫商人唇槍舌戰,討價還價。
他就像一個被兩邊同時扯動的木偶,大部分時間都在會議室裡神遊,唯一的貢獻,就是在雙方爭執不下時,用幾句從係統裡兌換來的、聽起來高深莫測的廢話,和稀泥。
可偏偏,他這和稀泥的本事,被兩邊都當成了“一錘定音”的智慧。
“不是天塌下來,是金子掉下來了!”陳建軍把報表拍在江澈桌上,“江顧問,您看!省裡那家國企,‘綠投集團’,他們的最終報價出來了!每年一千二百萬!買我們林場未來二十年的碳彙增量!”
一年一千二百萬!
這個數字,讓江澈翻書的手指,停頓了一下。
他記得,青陽縣一年的財政收入,刨去各種轉移支付,能自己支配的,也就兩三個億。林場過去是縣財政最大的窟窿,每年光給那幾百號職工發基本工資,就要貼進去大幾百萬,現在,這個窟窿不僅被堵上了,還反過來成了一口能源源不斷產出真金白銀的油井。
“職工的欠薪,一次性全部結清!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全部補繳!剩下的錢,還能更新設備,植樹造林,擴大再生產!”陳建軍的聲音因為激動,有些嘶啞,“江顧問,我們林場幾代人的夢想,就這麼實現了!這……這跟做夢一樣!”
他看著江澈,眼神裡是無法用言語形容的感激和崇拜。
他永遠也忘不了,三個月前,當省裡派來的林業專家,聽完他們的方案後,連連搖頭,說這個想法太超前,沒有成熟的交易模型,風險太大。就在所有人都心灰意冷時,江顧問被周書記點名發言。
他隻是懶洋洋地說了一句:“模型是死的,人是活的。我們賣的不是一棵棵樹,我們賣的是一個承諾,一個欠發達地區保護綠水青山的政治承諾。這個承諾的價值,不是用計算器能算出來的,得用格局來算。”
就這麼一句話,讓省裡帶隊的領導陷入了長久的沉默。第二天,態度就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在陳建軍看來,江顧問的每一個字,都蘊含著看穿事物本質的無上智慧。
江澈放下書,拿起那份報價單看了一眼,然後隨手放在一邊。“好事。讓孫縣長他們去談吧,這種商業談判,我不懂。”
他心裡想的卻是:一千二百萬,夠我喝多少年茶,看多少年報紙了?為了這點錢,搭進去我三個月的清閒時光,虧大了。
“是是是,孫縣長已經帶著人,今天一早就去省城簽合同了。”陳建軍搓著手,臉上帶著一絲討好的笑,“江顧問,今天中午,我讓食堂給您單獨炒了兩個菜,有您愛吃的紅燒肉。您看……”
“不去,沒胃口。”江澈擺了擺手,“我回縣委辦還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