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澈的心臟,像是被一隻無形的手攥緊,然後又猛地鬆開。
【摸魚檔案】。
這四個字,在腦海中散發著一種近乎邪典的金色光芒。
這該死的係統,總是在他最絕望的時候,以一種最不情願的方式,遞給他一根救命的稻草。而這根稻草,往往都捆綁著更深的因果。
沒有絲毫猶豫。
“查看。”江澈在心中默念。
下一秒,他眼前的世界,仿佛被抽離了色彩。辦公室裡所有的人和物都變成了模糊的剪影,隻有係統界麵,以前所未有的清晰度,呈現在他麵前。
一張淡藍色的、充滿科技感的卡片緩緩浮現。
【人物:劉敏】
【職位:省委辦公廳綜合一處主任科員】
【摸魚指數:★★★☆☆戰術摸魚者)】
【行為模式分析】:
1.【效率至上】:以最快速度、最高質量完成本職工作,以換取最大化的、不被打擾的私人時間。在她看來,返工是摸魚生涯最大的敵人。
2.【信息壁壘】:辦公室的“隱形觀察者”。對所有人物關係、利益糾葛了如指掌,但從不主動站隊或表態。習慣性地向新人釋放少量、無害的善意,以此作為信息探針和低成本的感情投資。
3.【絕對風控】:不做任何可能給自己帶來直接風險的舉動。其行為準則的第一條是:永遠不要成為風暴的中心。
【關聯信息】:
其父劉振邦,曾任省紡織印染廠副廠長,主管生產。在工廠改製期間,因與新資方理念不合,被邊緣化,後鬱鬱而終。劉敏對該案的關注,源於此。但她更清楚此案背後的水深,因此,她的所有行為,都僅限於“旁觀”和“有限指點”。
【係統判定】:劉敏是潛在的信息提供者,但並非無條件盟友。她給出的指引,是經過精心計算的安全牌。那張匿名紙條,筆跡充斥著失控的恐懼,與劉敏“絕對風控”的行為模式嚴重不符。結論:紙條非她所寫。
……
卡片消失,辦公室的色彩和聲音重新湧了回來。
江澈依舊低著頭,看著麵前那堆發黃的故紙。但他眼中的世界,已經完全不同。
他感覺自己像個戴上了特殊眼鏡的玩家,瞬間看穿了npc頭頂隱藏的屬性和陣營。
原來如此。
他心中那團亂麻,被一把快刀斬斷了最核心的幾根。
劉敏不是敵人,但也不是朋友。她更像一個坐在棋盤邊的觀眾,偶爾會出於某種複雜的私人情感,對著其中一個快要輸掉的棋手,不著痕跡地咳嗽一聲。
她那句“對比著看,會很有意思”,不是心血來潮,而是她觀察了數年,早已得出的結論。她自己不敢捅破,卻不介意借江澈這把新來的“刀”,去劃開一道口子看看。
而她父親的身份,則解釋了一切。這讓她對這起案子的關注,有了一個合理的、令人同情的內核。
江澈的內心,對這位“劉姐”的觀感變得異常複雜。這是一個聰明的、可悲的、被現實磨平了棱角,卻又在心底保留了一點火星的女人。
他甚至有些慶幸。慶幸自己剛才沒有頭腦一熱,就把她當成救命稻草,跑去問東問西。那樣隻會暴露自己的底牌,並讓她立刻啟動“絕對風控”模式,把自己徹底隔絕開。
更大的震撼,來自於係統最後的結論。
紙條,不是她寫的。
江澈的手,在桌下悄悄探入口袋,指尖再次觸碰到那張小小的、被體溫捂熱的便簽紙。
如果不是劉敏,那會是誰?
一個同樣了解內情,卻比劉敏更膽小,更接近危險源頭的人?一個被恐懼攫住,隻能用這種最隱秘的方式,發出最後一聲警告的“幽靈”?
江澈的後背,再次感到一陣寒意。
這意味著,在這間辦公室之外,在這堆材料之外,還存在著一個他完全看不見的、更危險的戰場。而那個寫紙條的人,很可能就身處戰場的中央。
他必須找到這個人。
不光是為了查案,更是為了自保。一個活在恐懼中的人,是最不穩定的因素。他今天能遞來一張警告的紙條,明天就可能在巨大的壓力下,做出任何無法預測的事情,甚至把他江澈也拖下水。
可怎麼找?
江澈看著桌上那幾份來自不同部門、卻有著相同筆跡簽名的文件,陷入了沉思。
這個“幽靈寫手”,就是解開一切謎題的鑰匙。隻要找到他,就能順藤摸瓜,挖出他背後那個讓他如此恐懼的存在。
他需要一個合理的、不引人懷疑的理由,去接觸那些可能與此案相關的部門,去看到那些部門裡,其他人的筆跡。
一個計劃,在他的腦海中,漸漸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