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漸深,蘇晨房間的台燈是他小小的孤島。
電腦屏幕上,吳宇發來的壓縮包靜靜地躺著,像一個潘多拉的魔盒。蘇晨點開它,解壓,文件一個個彈出。
他先打開了那份被吳宇“潤色”過的調查報告。
鼠標滾輪緩緩滑動,正文部分幾乎沒變,吳宇很聰明,沒有在這些有數據和事實支撐的地方動手腳,那隻會暴露他的愚蠢。
蘇晨的目光直接鎖定在第四部分。
他看到了,自己原本留下的那句“注:此項情況由宏遠集團辦公室提供,具體捐贈金額及項目細節,建議由相關部門進一步核實。)”,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仿佛從未存在過。
取而代之的,是吳宇添上的那段飽含深情的文字。
“……據該校師生反映,宏遠集團的義舉如同一場及時雨……”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老師在接受我們側麵了解時,更是激動地表示……”
蘇晨的臉上,沒有憤怒,也沒有緊張,隻有一種近乎冷漠的平靜。他仿佛一個棋手,看著對手精準地走進了自己預設的棋局,心中隻有“果然如此”的了然。
【叮!檢測到“栽贓陷害”咒縛已完成最終構建。】
【係統分析:對方通過刪除關鍵備注、添加偽造證言,已將“部分事實引用”歪曲為“主觀事實認定”,咒縛的顛覆性已達到峰值。】
【係統提示:由於此咒縛構建在宿主預設的“認知陷阱”之上,其所有負麵能量已被“陷阱”吸收、轉化,並與吳宇自身的“愚蠢”氣運深度綁定。一旦引爆,將產生雙倍反噬效果。】
蘇晨關掉文檔,又點開了那個名為《關於蘇晨同誌在調研期間與被調查對象存在不正常接觸的情況補充說明》的文件。
那張角度刁鑽的照片,配上吳宇那段義正詞嚴的文字,構成了一份完美的“黑材料”。
蘇晨逐字逐句地讀完,甚至輕輕地點了點頭,像是在欣賞一件藝術品。
吳宇的工作,做得比他想象的還要“完美”。他不僅跳進了坑裡,還自己動手,把坑挖得更深,用土把自己埋得更結實。
第二天上午,專項小組的臨時會議室裡,氣氛凝重得像暴風雨來臨前的海麵。
這是最後一次全體會議,目的是對調查報告進行最終的審定。之後,這份凝聚了所有人十幾天心血的文件,就將被打印、裝訂,正式提交給市委。
李建民坐在主位,麵前的煙灰缸裡已經堆滿了煙頭。他一夜沒睡好,眼窩深陷,神情疲憊。王振華的壓力,吳宇的異動,蘇晨的處境,像三座大山,壓得他喘不過氣。
所有人都正襟危坐,隻有吳宇,顯得格外從容。他甚至還換上了一件嶄新的白襯衫,頭發梳得一絲不苟,整個人精神煥發,仿佛即將要去領獎。
“好了,時間差不多了,我們開始吧。”李建民掐滅了手裡的煙,聲音有些沙啞,“報告的初稿,蘇晨已經完成了,昨天,吳宇同誌也利用休息時間,幫著進行了核對與完善。現在,我們就一起過一遍,大家看看還有沒有需要補充和修改的地方。”
他的目光掃過蘇晨,眼神裡帶著一絲擔憂和詢問。
蘇晨隻是微微低著頭,看著自己麵前的筆記本,一副認真聽取意見的謙遜模樣。
吳宇清了清嗓子,主動開口,語氣謙和而誠懇:“李局,各位同事,我主要就是幫蘇晨看了看文字上的細節,提了點不成熟的小建議。報告的主體框架和核心內容,都是蘇晨獨立完成的,他的工作能力和敬業精神,我非常佩服。”
這番話說得滴水不漏,既抬高了蘇晨,又暗示了自己的功勞,還將自己擺在了一個顧全大局、甘當綠葉的位置上。
會議室裡,投影幕布上開始逐頁播放報告的內容。
前麵的部分波瀾不驚,所有人都看得非常仔細,偶爾有同事提出某個措辭或數據的疑問,大家便停下來討論幾句。
蘇晨全程幾乎沒有說話,隻是在彆人提出意見時,認真地記錄。
吳宇則表現得像報告的半個主人,不時地補充幾句:“這裡的數據,林慧同誌已經反複核對過三遍了,絕對準確。”或者“這個法規的引用,是劉哥找到的最新司法解釋,非常有說服力。”
他遊刃有餘,左右逢源,儼然成了李建民之下的二號人物。
終於,報告翻到了第四部分。
當那段關於“第三小學圖書館”的描述出現在幕布上時,會議室裡的空氣瞬間安靜了下來。
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約而同地在蘇晨和吳宇之間來回掃視。
這段文字的風格,與前麵犀利、嚴謹的文風截然不同,充滿了溢美之詞,甚至有些肉麻。尤其是那句“不願透露姓名的老師”,更是顯得格外刺眼。
這是調查報告,不是表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