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有福的發展則更加順其自然一些,他本身就是農村人,常年在山上放陷阱、夾子捕捉野味拿到縣城來賣。
他開始的也比較早,最開始的時候經常被追得滿大街跑。
後來漸漸放開,他的野味生意也就開始穩定起來,他開始收貨賣。
再後來都成了整個縣城穩定的“野味大王”,那些喜歡吃野味的,隻要來找他,給他一點時間,本地有的,他都能弄來。
有次跟人吃飯,他聽到飯店老板在算賬,覺得飯店賺錢。
加上有人不太會處理野味。
蔡有福大腿一拍,就開了這家店。
他們這飯店可以吃,也可以賣,不僅僅有肉,還有各種副產品,比如皮毛之類的。
周川現在的經曆,肯定是沒有他們豐富的,隻能說自己認識了一個香江老板,跟香江老板搞一些合作,說得含糊其辭。
蔡有福和劉興隆看得出周川現在才剛起步,但跟香江老板合作,對他們來說,那就是大生意。
“周兄弟,你這跟香江老板都搭上線了,以後發財還不是輕輕鬆鬆的啊?”蔡有福說道。
周川故作歎息,說道:“人家香江老板也不是送財童子。”
“就比如一個東西,在香江賣一百,在我們大陸賣一塊。”
“你要是把這東西五十塊錢賣給他,他運回去能賺五十,你也能賺四十九。”
“可他們不會給你五十啊!”
“人家一塊能收到的東西,憑什麼給你五十?給三五塊已經大發善心,實際可能就是給一塊多點,利潤確實要比我們內地人做的生意多,但還有一大堆的條件啊。”
周川說的就是客觀事實,也是最真實的情況。
這個道理劉興隆和蔡有福自然是能理解,換做他們是香江老板,也不可能給給那麼高的價格。
“唉!做生意就是這樣,利潤彆人總是占大頭。不過話說回來,周兄弟你跟香江老板合作,這利潤肯定是不低的。”劉興隆看似無意的話,實際也是在旁敲側擊。
周川模棱兩可的說道:“利潤肯定是有一點的,但風險也多。”
“人家那邊是香江,跑路了,我找人都沒地方找。”
“最終所有損失隻能我自己扛。”
“這東西就是高風險,利潤比同行能高一點點。”
蔡有福見周川不願意多說,故意岔開話題:“劉老板,你看我這店鋪要是重新裝修一下,要怎麼弄比較好?”
“現在吃野味的人是多,但也有很多人想吃點普通的菜。”
“我就想著,要把這重新弄一下,順便弄兩個包間出來。”
“你給我估一下,這裡重新裝修,要花多少錢。”
劉興隆掃視了一下飯店,說道:“裝修這東西你錢少能弄下來,錢多也能花得進去。”
“主要還是看你想怎麼弄,用什麼樣的材料。”
蔡有福說道:“至少要比現在縣城所有飯店都要好才行,我準備做成縣裡最好的飯店。”
劉興隆大概在心裡算了一下,說道:“大概有個兩三萬就差不多了,所有的都能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