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川問道:“現在買車要交多少稅?”在八十年代早期,私人不允許購買汽車。
關鍵節點出現在1984年,大城市開始允許私人購買汽車,但數量控製的十分嚴格。
到1987年的時候,取消了數量控製,但依然需要蓋章,手續繁雜,一般人真搞不定。
1989年的時候,已經明確了私人買車上牌的流程,但百分之三十的高消費稅,還有百分之二十的社控費,買一輛五萬的車,就得繳納兩萬五的各種費用,基本就等於變相控製私人汽車的數量,這也導致很多人不願意交這個費用,花錢掛靠到那些不用交稅的單位去。
1992年南巡之後,所有的製約徹底消失,但不同的城市,徹底放開的時間也不同,但這時候還有一個“購車證”,拿到了才能買車。
到1994年的時候,國家首次明確表示,鼓勵個人購買汽車,任何地方和單位不能以各種手段乾預私人購買私家汽車,同時也廢除了購車證和社控費。
蔡有福笑道:“周老弟,這個稅費可不少啊。”
“先不說其他的手續,你可能還要花錢。”
“就算你其他的手續都辦下來了,準備去買車。”
“我這車買新的,四萬,你買下來得六萬。”
周川也是被嚇了一跳:“要交這麼多嗎?”
蔡有福拍了拍方向盤:“我這車就掛在我們鎮那個造紙廠名下的。”
“鄉鎮企業,有免稅指標。”
“他們買了車,開個幾年,然後就賣給我們這些人。”
“當然你也可以花錢去買他那個指標,就是我說的那八千。”
“其他的手續方麵可能還要花一點錢,具體就要看情況了。”
周川搖搖頭:“車倒不是很貴,就是這稅費有點嚇人了。”
“等兩年看看,會不會降一點。”
“要是降下來我也買一輛車開開。”
周川的思想,其實是介於窮人和暴發戶之間的,沒有純粹的富人思維。
富人思維真不是重活一世,就能直接有的。
周川的窮人思維,那是上輩子養成的,畢竟頹廢的苦了一輩子,他想有富人思維,也養不出來。
暴發戶思維倒是重生之後才有的,原因也非常簡單,雖然他現在沒有掙到很多錢,但周川始終認為自己想賺錢是非常容易的,他內心就把自己當一個百萬富翁看的,花個幾萬塊錢那也不算什麼。
都重生了,要是連幾百萬都賺不到,那還搞個屁,說幾百萬那還是保守的。
蔡有福說道:“我有一輛私人的桑塔納,聽說那車要賣二十多萬。”
周川問道:“是誰的?”
蔡有福說道:“孫老板,叫孫向陽,他的身價可能都過百萬了。”
“不過這是我猜的,具體也不清楚。”
周川對於這種能在1992年賺百萬的人還是非常好奇的。
這些人不可能像自己一樣,知道未來發展趨勢,賺百萬完全是憑自己實力。
“這孫老板是做什麼的呀?”周川問道。
蔡有福說道:“早在七八年前吧,也有可能更早,他就跟國營廠偷偷的合作,給國營廠處理了很多廢品。”
“那些廢品其實都是以前積累下來的產品。”
“製衣廠的衣服,鞋廠的鞋子,搪瓷廠的各種杯子、盆。”
“這些東西他搞出來價格非常便宜,拿到市場上賣,價格可就不便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