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業初期的爆火如同潮水般洶湧,但任何新鮮事物都會逐漸回歸理性。
喜茶並未冷卻,隻是從沸騰狀態進入了一種持續滾燙的穩定期——門口依舊常常排起小隊,外賣訂單絡繹不絕,營業額穩定在一個讓同行眼紅的水平上。
店裡的人手也穩定下來。夏天和楊林正式成為了兼職員工,課餘時間輪流排班。
夏天心思縝密,很快成了操作間的骨乾。
楊林話不多但吃苦耐勞,打包、搬運、清洗等後勤工作做得井井有條。
他們的加入極大緩解了人手壓力。
溫婉和她的室友們則因為醫學部的課程繁重,實驗又多,隻能偶爾在周末過來幫幫忙。
溫婉依舊負責她細心擅長的訂單核對與打包,葉知秋和曹雅璿則是店裡的“氛圍組”兼臨時服務員。
溫婉這幾個高顏值室友的出現總能帶動一小波人氣。
葉青寧還是老樣子,默默地在後場幫忙處理食材。
這天下午,陽光透過玻璃窗,在擦得鋥亮操作台上投下斑駁的光影。
店裡的客流處於兩波高峰之間的平緩期,夏天帶著兩個店員有條不紊地準備著外賣訂單,楊林則在清點剛送到的水果箱。
陳默和蘇雲袖坐在靠窗的一張小桌旁,對著筆記本電腦屏幕上的數據報表低聲交談著。
“上個星期的淨利潤比預估的還高了十五個百分點。”
蘇雲袖指著屏幕上的一個數字,臉上帶著掩飾不住的喜悅和一絲疲憊。
“周邊幾所大學城的論壇和群裡,我們的口碑已經做起來了,很多人專門坐車過來買。”
陳默點點頭,目光掃過報表,神情平靜,似乎對這個好消息並不意外。
他手指敲了敲桌麵:“穩定是好事,但不能隻盯著這一家店。蘇姐,我們的原料供應鏈必須再優化一下,成本還有壓縮空間。另外,我讓你做的標準化操作流程視頻,弄得怎麼樣了?”
“已經在剪輯了。”
蘇雲袖答道,“以後新員工培訓能省不少事。不過陳默,我們現在賬上資金很充裕,下一步……是考慮在京城開分店了嗎?”
這是蘇雲袖能想到的順理成章的發展路徑。
陳默卻微微搖了搖頭,目光投向窗外車水馬龍的街道,眼神有些深邃:“開分店是必然,但那隻是複製和擴張。我們需要更快的積累,不能隻靠一杯杯奶茶去滾動。”
陳默頓了頓,轉過頭看向蘇雲袖,語氣變得認真起來:“蘇姐,你之前在京城這麼多年,人脈廣。我想問問,你認不認識一些……做投資的人才?”
“不是那種銀行信貸員,是真正懂風險投資、懂項目研判、有行業眼光和人脈資源的人。”
蘇雲袖愣了一下,略顯詫異。
她沒想到陳默的思路跳得這麼遠,一時間沒把做奶茶和找投資人才能聯係起來。
蘇雲袖沉吟片刻,努力在記憶中搜索,忽然眼睛一亮。
“誒,你這麼說……我倒真想起一個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