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她那些在投行和私募裡磨礪出的、本該無比冷靜理智的判斷力,此刻卻在瘋狂地提醒她:這個年輕人,不一樣。
他不是空想家。那家奶茶店就是證明。從選址、裝修、產品設計、營銷策略到運營管理。
處處都透著超越同齡人、甚至超越許多老生意人的老練和精準。
那不是運氣,是絕對的實力和清晰的商業思維。
他對投資的理解,那些提問的角度和深度,絕非“平時喜歡瞎琢磨”就能達到的。
那需要大量的閱讀、思考和對市場天生的敏感度。
更重要的是他身上的那種氣場——沉穩、自信、目光長遠,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篤定,仿佛一切儘在掌握。
這種氣場,她在那些真正的商業巨子身上才感受到過。
而且……他長得還挺順眼。
沈青瓷腦海裡莫名冒出這個念頭,隨即失笑,搖搖頭把這絲無關專業的雜念甩開。
一路想著,不知不覺走到了家樓下。刷卡、上樓、開門。
這是一套位於金融街附近的高檔公寓,裝修是極簡的性冷淡風,黑白灰的主色調,整潔得幾乎沒有人氣,符合她一貫高效利落、也略顯孤高的風格。
沈青瓷踢掉折磨了她半天的高跟鞋,隨手將昂貴的通勤包扔在玄關的櫃子上,甚至沒像往常一樣先掛好。
她把自己扔進客廳那張寬大柔軟的灰色沙發裡,身體陷進去,長長地籲了一口氣,完全卸下了在外麵那副精致精英的偽裝。
房間裡很安靜,隻有中央空調細微的出風聲。
夕陽的餘暉透過巨大的落地窗灑進來,在地板上拉出長長的光影。
沈青瓷望著天花板,下午和陳默對話的一幕幕不受控製地再次浮現。
“如何規避那些看似美好實則陷阱重重的‘偽需求’項目?”
“穩紮穩打可以守住一畝三分地,但很難抓住跨越式發展的機會。”
“希望在下一個風口起來之前,至少能看懂它。”
“或許可以嘗試組建一個小型的、專注於新消費和互聯網早期項目的投資主體……”
“缺乏最核心的專業掌舵人。”
“沈學姐,不知道您目前對自己的職業發展,有什麼新的規劃嗎?”
每一句話,都像一顆石子投入她原本因離職而略顯沉寂的心湖,蕩開一圈又一圈的漣漪。
她當初為什麼離開頂尖的私募?
不就是厭倦了那些無休止的內鬥、對短期kpi的過度追逐、以及很多時候不得不向資本妥協、投資一些她並不看好的項目嗎?
不就是心底還藏著一點想要真正按照自己專業判斷去做事的理想主義火苗嗎?
休息的這幾個月,她看似悠閒,實則迷茫。
下一步去哪?
回大機構?換一家中小型基金?似乎都隻是從一個圍城跳到另一個圍城。
自己乾?
她也想過。但獨立募資、建立品牌、應對各種瑣事……想想就讓人望而卻步,而且風險極高。
而陳默的提議……像黑暗中突然劃亮的一根火柴。
一個已經證明了自己商業執行力的創始人,一個清晰的目標,一個看似異想天開卻讓她莫名心動的平台構想。
她去做那個最核心的“專業掌舵人”,負責她最擅長的行業研究、項目研判、投後管理……
而陳默,他提供什麼?資金?
他一個學生能有多少資金?
這或許是最大的不確定因素。
但反過來想,如果他真的能解決啟動資金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