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裡陷入了短暫的沉寂。
沈青瓷靠在椅背上,目光有些失焦地望著窗外明淨的天空,內心卻如同經曆了驚濤駭浪,正在艱難地平息和重組認知。
三十億……個人注資……炒股所得……
這幾個關鍵詞在沈青瓷腦中反複碰撞,每一次都帶來新的衝擊。
她需要時間消化這個過於震撼的信息。
這不僅關乎一筆巨額資金的來源,更關乎她對陳默這個人的能力邊界和風險偏好的重新評估。
之前,她認為陳默是眼光毒辣、膽大心細的商業奇才,但仍在可以理解和接受的範疇內。
可現在……這近乎“點石成金”的資本運作能力,已經完全超出了她的想象,甚至帶著點……非現實的魔幻色彩。
沈青瓷下意識地端起水杯,又喝了一口,冰涼的液體滑入喉嚨,幫助她冷靜。
思緒逐漸從最初的震驚中抽離,開始飛速轉向聯影醫療這個項目本身。
“風險重新評估……”沈青瓷在心中默念。
如果沒有這三十億的注資,正如她之前所分析的,這個項目對默婉資本而言無異於一場豪賭。
失敗的可能性極高,甚至會動搖公司根基。她作為總裁,必須堅決反對。
但現在,情況截然不同了。
陳默以個人名義注入三十億,這意味著:
1.資金安全性:投資款完全獨立於默婉資本的運營資金池,即使項目失敗,也不會影響公司其他業務的正常運轉和已投項目的跟投能力。公司層麵的財務風險被隔離了。
2.風險承受力:這筆資金似乎是陳默的“意外之財”,心理承受閾值和實際承受能力都更高,允許進行更高風險、也可能更高回報的嘗試。
3.戰略價值再考量:剝離了資金鏈斷裂的致命風險後,投資聯影醫療子公司所能帶來的品牌溢價、切入高端醫療科技領域的敲門磚作用、以及可能為陳默私人目的帶來的潛在便利,這些戰略收益就變得相對突出,值得去博取。
“可行性……”
資金壁壘被打破,那麼剩下的就是執行層麵的問題。
如何說服聯影醫療接受默婉資本和華盛資本的投資?
這確實是下一個核心挑戰。
正如她所想,默婉資本在高端醫療設備領域毫無積累,人脈、資源、產業協同效應幾乎為零。
唯一的優勢,可能就是“錢”和“決策效率”,以及……陳默那似乎總能洞察先機的“眼光”所帶來的潛在說服力?
但聯影醫療這種級彆的公司,缺的恐怕不僅僅是錢,更是能助力其業務發展的戰略資源。
“說服的關鍵點……”
沈青瓷的腦子飛快運轉,職業本能讓她開始勾勒談判策略:
強調資金屬性:突出這是一筆純粹的財務投資,不尋求控製權,不乾涉經營,資金用途明確,能幫助其數字化事業部快速獨立發展。
捆綁華盛資本:華盛資本在政商界的影響力,尤其是在某些特定領域的資源,或許是聯影醫療看重的。將默婉的資金與華盛的資源打包,增加籌碼。
展現長期價值:表達默婉資本願意長期陪伴,看好該事業部乃至聯影醫療長遠發展的決心,而非短期套利。
利用陳默的“點金”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