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12日清晨,凜冽的寒風裹挾著細碎的雪粒,在燕京大學校園裡肆意呼嘯。
9點整,李毅飛站在地質學院伊院長辦公室厚重的木門前,指節懸在半空,內心翻湧著難以言喻的緊張。他深吸一口氣,終於敲響了門。
“請進!”一個溫和而沉穩的聲音從門內傳來。
李毅飛推門而入,辦公室內溫暖的空氣瞬間包裹了他,與門外的嚴寒形成鮮明對比。
伊院長正伏案處理文件,見到李毅飛進來,他摘下老花鏡,臉上露出和藹的笑容:“是毅飛啊,快進來坐。找我有什麼事?看你臉色不太好,彆著急,慢慢說。”
李毅飛沒有坐下,他麵色凝重,將手中那份沉甸甸的文件輕輕放在伊院長寬大的辦公桌上。“伊院長,打擾您了。有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懇請您務必看看這份資料。”
伊院長注意到李毅飛眼中少有的嚴肅和急迫,心中微微一沉。他拿起文件,封麵上清晰的標題映入眼簾:《山省山縣地質活動及潛在風險初步分析報告》。
“院長,”李毅飛的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緊繃,“這份報告的基礎,源於我在圖書館查閱地質資料時產生的一些疑問。
後來我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為了驗證這些想法,前段時間我專程去了山省山縣進行實地考察。”他頓了頓,組織著更嚴謹的語言,“通過在當地進行的一係列地質檢測和水文觀測,我發現了一些值得高度關注的異常活動跡象。
綜合現有數據和模型分析,我認為在未來數月內,山縣區域存在發生較大規模地質災害的顯著風險,其潛在影響範圍需要引起重視。”
伊院長的神情瞬間變得極為嚴肅。他翻開報告,裡麵的內容詳實而係統:整理分析了區域曆史地震活動特征、近期觀測到的水文異常波動、對部分重點區域建築結構狀況的初步評估……每一項數據都有來源或說明,分析過程也力求清晰。
雖然伊院長本人並非地質工程一線專家,但他多年的科研管理經驗和常識告訴他,報告所指向的風險絕非小事。他的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報告紙張,內心進行著激烈的權衡。
如果報告所提示的風險是真實的,一旦災害發生,後果將是災難性的;
但如果基於這份報告貿然采取大規模行動,而最終風險未能實際發生,不僅會造成巨大的社會資源浪費和恐慌,李毅飛本人也將麵臨巨大的質疑甚至學術聲譽危機。然而,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和教育管理者的責任感最終占據了上風。
他拿起桌上的電話,撥通了一個號碼,語氣是前所未有的鄭重:“老魏,你現在方便嗎?立刻到我辦公室來一趟,有急事需要你判斷。”
電話那頭的魏教授是學院資深的地質災害研究專家,他立刻從伊院長的語氣中聽出了事態的嚴重性,沒有多問一個字:“好,馬上到。”
大約十分鐘後,一陣略顯急促的腳步聲由遠及近。
辦公室門被推開,魏教授走了進來。他身材不高,頭發花白,厚厚的鏡片後是一雙銳利而專注的眼睛。
他掃了一眼辦公室內的氣氛,目光立刻落在伊院長手中的報告上。
“伊院,出什麼事了?”魏教授直接問道。
伊院長將報告遞給他:“老魏,你馬上看看這份報告,重點是裡麵的數據和初步結論。”
魏教授接過報告,看到標題和落款“李毅飛”的名字,眼中閃過一絲驚訝,隨即拉開椅子坐下,立刻沉浸到報告中。
辦公室裡隻剩下他快速翻動紙頁的聲音和窗外寒風的嗚咽。李毅飛和伊院長都沉默著,空氣仿佛凝固了,彌漫著緊張與期待。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將近一個小時。魏教授終於抬起頭,臉色是前所未有的凝重。他摘下眼鏡,揉了揉眉心:“伊院,如果……如果這份報告裡提到的異常活動跡象和初步分析方向是可靠的,那麼……山縣區域麵臨的地質風險形勢相當嚴峻。
其潛在的破壞力,需要我們以最高級彆的警惕來對待。”他轉向李毅飛,目光如炬,帶著專業審視的銳利,“毅飛同學,報告裡提到的一些關鍵數據,來源於幾種非常規的測量方法,使用的設備在目前的通用監測網絡中並未普及。
你能詳細說明一下這些設備的來源和數據的獲取過程嗎?這對於判斷數據的可信度至關重要。”
李毅飛早有準備,他保持著鎮定:“魏老師,您提到的那些特定參數,主要是使用我自行設計組裝的一套信號采集裝置獲取的。”
“自行設計組裝?”魏教授的眉頭瞬間皺緊,語氣變得異常嚴肅,“毅飛,這可不是小事!地質災害監測容不得半點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