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4日,京城,什刹海。
距離選調生筆試結束已過去一個多月。冬日的京城依然寒冷,什刹海畔的四合院群落,青磚灰瓦上覆著薄霜,簷角掛著細小冰淩,在清冷的陽光下閃著微光,透著一種靜謐。
考試結束後,李毅飛按照禮數,分彆向三位指導過他的老師彙報了情況。
最後,他撥通了燕京大學經濟學院伊院長的電話。聽筒裡傳來師長關切而溫和的聲音:“毅飛啊,儘力了就好。
還有個消息,咱們學校校長履新書記了。老書記呢,上級安排去江省工作了。”話語簡單,卻蘊含著師長對學生前途的關注。
掛了電話,李毅飛的手指在手機屏幕上停頓片刻,還是編輯了兩條簡短的信息:
“恭喜書記履新!”
“祝賀老師赴江省工作!”
信息發出,他並未期待回複。無論是新任校黨委書記,還是赴任地方的老書記,此刻必定事務繁忙。
他沒有回海澱區的住處,而是驅車去了什刹海。早年購置、精心修繕卻少住的一套四合院,成了他臨時的居所。
選擇這裡,圖的是便利和清靜。推開朱漆大門,庭院深深,古樹枝椏在冬日更顯蒼勁。
住在這裡,能為即將到來的麵試省去奔波,也多一份沉潛的心境。院內暖氣充足,隔絕了外麵的嚴寒。
出乎意料,手機屏幕不久亮了。先是新任校黨委書記回電,語氣沉穩帶著勉勵;
緊接著,鈴聲又響,竟是遠在江省的老書記!聽筒裡傳來那熟悉而有力的聲音,李毅飛握著手機,心頭掠過一絲真實的受寵若驚。
他沒想到,在這新舊交替、百事纏身的時節,兩位師長還記得他這個學生,親自打來電話。
“毅飛,考得感覺怎麼樣?狀態調整得如何?”電話裡,兩位師長的關切相似,風格卻不同。
書記語調沉穩內斂,老書記則透著爽利乾練。李毅飛一一恭敬作答,言語謙遜而篤定。
電話那頭是溫和而有力的勉勵:“嗯,好好準備麵試。調整好狀態,我等你下一步的好消息。”這簡短的話語,勝過千言萬語。
時間在等待中流逝。1月15日上午九點,四合院內,手機鈴聲響起,屏幕上顯示“伊院長”。
“毅飛!”伊院長的聲音帶著由衷的喜悅,“成績出來了!筆試第一名!好小子,表現優異!麵試關一定要穩住,再接再厲!”話語簡潔有力,是師長對學生的肯定與鞭策。
伊院長的電話仿佛打開了閘門。隨後,祝賀的信息和電話接連不斷。
同門的師兄師姐熱絡真摯;幾位已在重要部門工作的師兄,來電沉穩鄭重。
他們傳遞著同一個信息:這位燕京大學的小師弟,以筆試頭名的成績,已進入這個精英圈層的視野中心。
李毅飛一一認真回複,言辭謙和得體。心中那份基於充分準備的篤定感,在師長同窗的認可與期許中,更加堅實。
冬日漸儘,二月中旬的空氣裡已有一絲濕潤。筆試通過的正式通知早已送達,清晰地寫著:“請李毅飛同誌於2012年02月15日上午09:30,至相關部委參加麵試。”
麵試當天,晨曦微露。李毅飛換上運動服,走進健身室。半小時的力量訓練與有氧,汗水浸透衣衫。他專注地完成動作,讓身體蘇醒,也驅散最後一絲緊張。
沐浴後,他換上熨燙平整的白襯衫、筆挺的藏青色西裝,係上沉穩的深色領帶。鏡中的青年身形挺拔,眉宇間英氣內斂,既有書卷氣,又透著沉穩。他仔細理平袖口,眼神沉靜。
麵試地點位於城市核心區域,莊嚴肅穆。李毅飛抵達時,等候區已坐了不少人。空氣仿佛凝固,隻有翻閱資料的細微聲響。每個人都正襟危坐,神情專注,彌漫著無形的競爭壓力。
不久,一位身著深色職業套裙、氣質乾練的工作人員出現在門口,聲音清晰:“參加麵試的同誌請隨我來。”
她引著這群年輕人穿過安靜的長廊。走廊兩側是厚重的實木門,偶爾有工作人員輕步進出。
麵試大廳寬敞明亮,布置簡潔莊重。工作人員示意大家在座椅上稍候:“請各位在此休息,聽到名字後進入麵試室。”
李毅飛目光沉靜地掃過大廳。算上自己,不到二十人。他心中明了:能站在這最終麵試關口的,都是層層選拔的佼佼者。他尋了個靠邊的位置坐下,脊背挺直,雙手平放膝上,調整呼吸,沉靜心神。
時間在沉默中流逝。9點50分,工作人員的聲音響起:“請1號麵試者準備。”
1號是位個子不高、留著利落短發的女生,她應聲而起,步伐穩健地走向考場。李毅飛看著她挺直的背影,直覺這是個內心強大、極有主見的角色。
一位女性憑借真才實學走到這裡,其能力和付出的努力必然遠超常人。他心中升起敬意。
十五分鐘後,1號麵試者走了出來,表情平靜,眼神如水,徑直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