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張不好意思地笑笑:“之前我們工作沒到位,流程太繁瑣。
這陣子李書記和徐縣長狠抓營商環境,簡化審批流程,要求‘最多跑一次’。”
王建國將信將疑,第二天果然接到電話。拿著嶄新的許可證,他在休息區遇到幾個企業老板,大家都在誇讚新變化。
“我之前辦稅務登記跑了兩趟,現在手機上就能操作,太方便了。”
“是啊,之前總有人來廠裡‘檢查’想撈好處,這陣子再沒見來了。”
“聽說李書記成立了營商環境監督小組,誰刁難企業一舉報一個準。”
王建國心裡踏實了,當即給總部打電話:“我覺得白水投資環境真的變好了,建議追加兩百萬投資!”
消息傳到縣委會,徐誌國笑著對李毅飛說:“看來營商環境好了,企業自然願意來。
這才一個月,就有三家外地企業來考察,兩家已經簽了投資協議。”
李毅飛點頭:“這隻是第一步,接下來要建企業服務群,有問題隨時解決。不能讓企業來了又走。”
政務服務中心的角落裡,一個以前總愛刁難企業的工作人員正低頭認真整理材料。
他聽說之前有個同事因故意拖延企業手續,被李書記查到後直接調往偏遠鄉鎮,再也不敢有半點馬虎。
解決乾部作風和營商環境問題後,李毅飛將重心轉到農民增收上。與徐誌國深入研究後,決定在張莊村搞合作社試點。
張莊村支書張老根是位近六十歲的老黨員,為人實在但思想保守。
李毅飛第一次開村民大會,院子裡擠滿了人,大家七嘴八舌地議論著。
李毅飛等大家安靜下來,搬了個小馬紮坐在人群中間:“鄉親們,咱們先算筆賬。種玉米一斤能賣多少錢?”
“一塊二!”有人喊道。
“自己拉去鎮上賣,扣除油錢路費,一斤也就賺一塊錢。”李毅飛接著說,“要是成立合作社,統一賣給縣食品廠,一斤一塊五,還不用自己跑運輸,你們說劃算不?”
人群安靜了片刻,有人質疑:“真能給一塊五?要是壓價怎麼辦?”
問話的是老農戶王大爺,種了一輩子地,最怕賣不上價。
李毅飛笑了:“王大爺放心,我跟縣裡幾家食品廠都談好了,跟合作社簽長期合同,價格保證不低於一塊五。
誰敢壓價,我親自去找他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雖然還有猶豫,但看李毅飛和張老根說得實在,不少人動了心。
最後二十多戶報名加入合作社,王大爺也報了名:“我先試試,真能多賺錢,明年我讓全村都加入!”
合作社剛成立就遇到麻煩。張老根帶人收完第一批玉米,聯係好的加工廠突然變卦:“現在行情跌了,隻能給一塊三,不要就拉回去。”
張老根急了,趕緊給李毅飛打電話:“李書記,這可咋辦?都說好一塊五,現在壓價不是坑人嗎?”
李毅飛正在開會,當即散會直奔加工廠。劉總見李毅飛來了,趕緊笑臉相迎。
“劉總,說好合作社玉米一塊五,怎麼變卦了?”李毅飛直接問道。
劉總搓著手,一臉為難:“李書記,您不知道,現在外地玉米都降價,按一塊五收我得虧本啊。”
“虧本?”李毅飛拿出手機打開一個文檔,“我剛查了市場數據,玉米價格確實跌了點,但沒到一塊三。
而且你們廠和市裡超市簽的供貨合同價格是固定的,怎麼會虧本?”
劉總沒想到李毅飛連這都知道,臉一下子紅了:“李書記,我...我就是想多賺點。”
“劉總,你在白水辦廠享受著優惠政策,合作社幫你解決原材料問題,你卻壓價坑農民,合適嗎?”李毅飛語氣加重,“今天不按說好的價格收,以後的優惠政策就彆想了,我還會讓其他企業都知道你是怎麼對待農民的。”
劉總趕緊點頭:“李書記我錯了,馬上按一塊五收,再也不壓價了!”
當天下午,加工廠按一塊五的價格收了玉米,農戶們拿到錢樂開了花。
王大爺拿著厚厚一遝鈔票,找到李毅飛:“李書記真為農民辦實事!我回去就跟村裡人說,都加入合作社!”
解決收購價問題後,李毅飛給合作社派了技術員小林。小林是剛畢業的農大學生,戴著一副眼鏡,文質彬彬。
小林到張莊村第一天就去王大爺地裡。王大爺正在澆玉米,瞥了眼小林:“你這小夥子細皮嫩肉的,會種地嗎?”
小林不氣不惱,微笑著說:“王大爺,我是沒種過地,但我學的是農作物種植。要不咱們比比,看誰種的玉米長得好?”
王大爺來勁了:“行啊!我按老方法種,你在旁邊開塊地按新方法種,到時候看誰產量高!”
接下來的日子,小林天天往地裡跑,教農戶科學施肥、防治病蟲害。
王大爺根本不聽,仍然按自己的老方法種:“我種一輩子地還能不如你個毛頭小子?”
結果沒多久,王大爺的玉米就出了問題――葉子長黃斑生蟲子,又瘦又小。而小林的玉米綠油油的,比王大爺的高出一大截。
王大爺急了,跑到小林地裡拉著他的手:“小夥子快幫幫我,我的玉米咋變這樣了?之前還好好的啊!”
小林忍著笑拿出一個小瓶子:“王大爺,這是專治玉米螟的藥,按比例稀釋噴葉子上,三天就能好。
您之前施肥太多,燒根了,以後要按這個量施。”
王大爺連連點頭:“好好好,都聽你的,以後你說怎麼種就怎麼種!”
旁邊的農戶笑了:“王大爺,之前不是說人家不會種地嗎?現在服軟了?”
王大爺臉紅道:“我老糊塗了!人家小林是大學生,懂科學,比我強!”
從此,王大爺成了小林的“跟屁蟲”,走到哪跟到哪,還幫著小林給其他農戶講課:“都聽小林的準沒錯!我之前不聽,玉米差點廢了!”
小林也沒閒著,除了教種玉米,還引進了新品種西紅柿和黃瓜。
他跟合作社商量,讓農戶在玉米地裡套種西紅柿,這樣一畝地能多賺兩千多塊。
有農戶擔心:“西紅柿不好賣啊,賣不出去不就虧了?”
小林說:“大家放心,我跟縣裡超市和電商平台都聯係好了,他們上門收購,價格比市場價還高。”
秋天,張莊村的玉米豐收了,套種的西紅柿也賣了好價錢。
王大爺算了一下,一畝地比去年多賺了三千多塊。
他拿著錢跑到村委會,當著全村人的麵說:“我現在信了,合作社就是好!李書記和小林都是咱們農民的貴人!”
此時,李毅飛正在縣裡開會,聽徐誌國彙報全縣合作社發展情況:“現在已經有十個村成立了合作社,還有五個村在籌備,預計明年能覆蓋全縣所有村。
農民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長了近三成。”
李毅飛笑了:“好,繼續加油。下一步要引進更多新品種、新技術,讓白水農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白水的發展,就像這秋天的莊稼一樣,充滿了希望。
而誰也不知道,李毅飛心裡還有個更大的計劃――在白水建一個農產品加工產業園,讓農民種出來的東西能在本地加工,賣出更高的價錢。
這個計劃會給白水帶來怎樣的變化?所有人都在期待著。而白水的這場變革,才剛剛開始......
喜歡我成了最有錢的公務員請大家收藏:()我成了最有錢的公務員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