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年關已近,白水縣城裡開始彌漫著淡淡的年味。
街道兩旁的行道樹掛起了喜慶的紅燈籠,集市上人頭攢動,叫賣聲、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比往日更加熱鬨了幾分。
然而,縣委大院裡,卻因為一紙突然到來的通知而驅散了些許節日的鬆弛氛圍。
辦公室主任牛正明拿著剛收到的傳真件,快步走進李毅飛辦公室,語氣帶著一絲不解:“書記,省聯合調研組,後天到我們縣,開展綠色循環經濟發展專題調研。這都快過年了……”
李毅飛接過通知,目光快速掃過內容。紅頭文件,蓋章齊全,程序規範。
他的眉頭也是微不可察地輕輕一蹙。年終歲尾,各項考核檢查本應已近尾聲,省裡突然下來調研組,這個時間點的確有些微妙,不符合常規。
但他很快恢複了平靜,將通知放在桌上,手指習慣性地在光潔的桌麵上有節奏地輕點了幾下。
“既然通知來了,我們就全力配合做好接待準備。”李毅飛語氣沉穩,聽不出絲毫波瀾,“正明,你馬上擬一個詳細的接待方案,調研組要看的點、要參加的座談會、需要準備的彙報材料,都要考慮周全。
通知相關分管領導和部門主要負責人,認真做好準備。
年要過,工作更不能耽誤。”
“好的,書記,我立刻去辦。”牛正明領命而去,心裡卻暗自嘀咕:這都快放假了,省裡來的哪門子調研?真是年關也不讓人安生。
消息很快在縣委縣政府小範圍傳開,不少乾部心裡都泛著同樣的嘀咕,甚至有些抱怨,但誰也不敢怠慢,各項準備工作還是迅速、有序地鋪開。畢竟,這是省裡來的調研組,分量不一樣。
調研組如期而至。帶隊的一位處長,陣容不算龐大,但級彆足夠,符合專題調研的常規配置。
歡迎座談會上,李毅飛代表縣委縣政府做了簡要彙報。
他脫稿發言,著重介紹了白水縣在環保倒逼下艱難轉型、探索發展綠色循環經濟的曆程、主要創新做法、初步成效以及當前麵臨的實際挑戰。
彙報條理清晰,數據詳實,既有宏觀思路把握,也有鮮活微觀案例,充分展現了對縣情的透徹掌握。
調研組的成員聽得都很認真,不時低頭記錄。
但令人略感意外的是,他們後續的提問並沒有預想中那般尖銳和深入,更多的是對一些宏觀政策和整體效果的概括性了解,對於技術細節、資金配套、具體阻力等深層次問題隻是泛泛而問,似乎意不在此。
“李書記,你們提出的‘環保+’產業模式,很好,很有創意。
在推動傳統產業綠色化改造過程中,縣裡層麵的政策配套主要有哪些導向?”
“在新項目引進和落地過程中,你們是如何具體平衡環保門檻和發展需求的?”
“全縣乾部隊伍對轉型發展的共識度怎麼樣?政策執行層麵有沒有遇到比較大的阻力?”
這些問題雖然專業,但更像是一種程式化的、常規性的了解,而非針對性的深入考問。
陪同調研的徐誌國、周天宇等人原本略微緊繃的神經稍稍放鬆了一些,但心底的疑惑卻更深了:這調研,規格不低,但內容似乎有點“雷聲大,雨點小”?
接下來的實地調研更是印證了這種感覺。
調研組在李毅飛、徐誌國等人的陪同下,看了兩個最具代表性的綠色產業項目和一個生態修複樣板點。
但在每個點停留的時間都不長,聽取現場簡短彙報後,也隻是象征性地問了幾個問題,並未深究關鍵技術和運營細節。
與項目負責人的交流也更像是禮貌性的走過場,並未進行深入訪談。
然而,下午安排的乾部座談會,氣氛則略顯不同。
調研組從縣委組織部提供的名單裡,隨機抽選了八九名科級乾部,涵蓋了發改、環保、農業、開發區以及兩個典型鄉鎮的負責人。
李毅飛等縣領導依例回避。
會議室的門的關上後,裡麵的談話內容外人不得而知。
但事後,幾位與會的乾部私下交流感受時,都感覺這次座談“有點怪”,話題指向性很明確。
“問了好多關於縣委班子決策和運行的情況,比如重大決策是怎麼醞釀和形成的,決議後的執行力度怎麼樣,有沒有打折扣的現象。”
“還挺細致地問了李書記平時的領導風格和工作方法,是不是經常深入基層一線,聽不聽得進下麵不同的意見和反饋。”
“對去年環保整治最艱難那段時間的情況問得相對細一些,特彆關心當時班子思想統一不統一,有沒有出現明顯的不同聲音,李書記作為班長是怎麼協調、把握和最終拍板的。”
“好像……對咱們這些基層乾部個人的工作想法、職業發展考慮以及對縣裡未來發展的具體建議也挺感興趣。”
種種跡象拚湊起來,表明這次調研的重心,似乎並不僅僅在“綠色循環經濟”這個業務主題本身,更在於推動這項工作的“人”尤其是主要領導者)和“機製”班子的凝聚力與執行力)。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些情況很快被彙總起來,反饋到李毅飛那裡。
徐誌國、周天宇先後來到他辦公室,低聲彙報了各自的觀察和感受。
李毅飛站在辦公室窗前,望著樓下院子裡調研組的車輛,沉思了片刻。
他回想起之前市委組織部長姚桃的談話,回想起老師伊春濟此前的提醒,心中已然明了。
這恐怕不是一次簡單的業務調研,而是乾部選拔任用組織程序中,對擬提拔考察對象的一種延伸考察和側麵印證,旨在更全麵、更立體地了解其真實的工作能力、領導水平、群眾基礎和品行作風。
市裡的推薦建議顯然被省裡采納了,並且進入了實質性的深入考察環節。
“好了,我知道了。”李毅飛轉過身,臉色平靜如常,仿佛隻是在聽一件日常工作報告,“調研組想了解什麼,我們就如實彙報什麼。
白水的工作經得起看,白水的乾部也經得起問。
大家正常工作就好,不要有什麼負擔,更不要刻意去準備什麼。”
他語氣淡然,舉止如常。眾人見書記如此鎮定自若,也便安下心來,各忙各的去了。
但心裡都清楚,這平靜之下,恐怕正在醞釀著重要的變動。
然而,李毅飛並不知道,關於他的這次調動,背後的波瀾遠比想象中更深。
那位高高在上的錢永昌書記,可是“出了大力氣”。
時間回溯到2016年年底,那次決定全省多個地市和省直單位重要人事變動的省委常委會上。
當議題進行到一定程度時,省委常委、省會城市市委書記錢永昌出乎所有與會者意料地提到了一個名字。
“另外,關於古城市白水縣的縣委書記李毅飛同誌,”錢永昌語氣平穩自然,仿佛在說一件很平常、理應如此的事,“我建議省委可以考慮給他加加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