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兩點半,李毅飛在秘書長牛民生的陪同下,走進了位於市委大樓六樓的政法委書記辦公室。
辦公室寬敞明亮,巨大的落地窗外可以俯瞰大半個陰鐵市區。
紅木辦公桌光可鑒人,皮椅嶄新,書櫃裡整齊地碼放著全新的理論著作和法律彙編,空氣中還殘留著清潔劑和油漆的味道。
一切看起來無可挑剔,卻缺少了辦公室應有的“人氣”和辦公痕跡。
“李書記,您看還滿意嗎?有什麼需要添置的,隨時讓辦公室去辦。”牛民生笑容可掬地說。
“很好,讓秘書長費心了。”李毅飛微笑著點頭,目光掃過空蕩的桌麵和書櫃,“比我預想的條件好多了。”
這時,政法委辦公室主任周建斌領著幾個工作人員快步進來,臉上堆著熱情的笑容:“李書記,歡迎您!
我是辦公室主任周建斌,這些都是辦公室的同誌。
您的辦公用品都配齊了,網絡電話也都調試好了。”他指著桌上的一摞材料,“這是秘書長吩咐準備的近期工作簡報和一些基本情況彙編,你先熟悉著。”
李毅飛與周建斌握手,感覺到對方手掌厚實有力,笑容背後是職業化的謹慎。
“辛苦周主任了。我在白水時就聽說陰鐵政法委的辦公室工作很規範,看來名不虛傳。”
周建斌連聲謙虛:“李書記過獎了,都是分內工作。”他頓了頓,像是突然想起什麼,“對了,一些具體的案卷和正在處理中的文件,還在各科室流轉歸檔,調閱需要走個程序,我已經催他們儘快整理了。”
又是個軟釘子。李毅飛麵上不動聲色:“不著急,按規矩辦就好。”
正說著,辦公室門被推開,一個洪亮的聲音傳來:“李書記到了嗎?實在抱歉,來晚了!”
來人約莫五十歲,身材高大,麵色黝黑,穿著件半舊的夾克衫,風塵仆仆的樣子,但眼神銳利,步伐沉穩。
正是缺席迎接的常務副書記王卓。
“王書記回來了。”牛民生笑著打圓場,“李書記,這位就是王卓書記。”
李毅飛主動迎上前握手:“王書記,久仰。上午就聽說你去處理緊急事務了,辛苦了。”
王卓雙手握住李毅飛的手,用力晃了晃,臉上帶著歉意的笑:“李書記,真是對不住!
隆盛礦業那邊工人和村民又鬨起來了,為點排汙補償的事兒吵得不可開交,差點動手。
我不去鎮著不行啊,沒能去迎接您,實在是失禮!”
“工作要緊,迎接都是虛禮。”李毅飛表示理解,隨即關切地問,“現在情況怎麼樣?有沒有人員傷亡?”
王卓略感意外,沒想到新書記不問緣由先問安危:“控製住了,沒動手,就是吵得凶。
老問題了,村民嫌補償少,工人嫌活累錢少,礦業公司也有難處…扯皮拉筋的,讓李書記見笑了。”他輕描淡寫,將一場群體事件說成日常糾紛。
李毅飛點點頭:“沒事就好。基層工作複雜,我能理解。
既然我來了,以後這類棘手的事情,我們共同麵對。王書記對情況熟,還需要你多支持。”
王卓眼神閃爍了一下,隨即笑道:“那是自然,我一定全力配合李書記工作。”
牛民生見縫插針:“那李書記您先熟悉熟悉環境,王書記也剛回來,你們先聊聊?我那邊還有個會。”
送走牛民生,王卓便順勢開始彙報工作。
他說話條理清晰,數據詳實,從社會治安總體形勢講到近期維穩重點,從政法隊伍建設談到司法改革進展,聽起來麵麵俱到,無懈可擊。
李毅飛認真聽著,不時在本子上記錄幾句。
當王卓提到上半年成功調解各類矛盾糾紛一千餘件時,李毅飛看似隨意地問了一句:“這些糾紛裡,涉及礦山和征地拆遷的占比多少?
與去年同期比是升是降?”
王卓頓了頓:“這個…具體數據我讓綜治辦會後報給您。
大體上是略有上升,但都在可控範圍內。”
李毅飛點點頭,又問:“我來的路上看到不少關於‘平安陰鐵’建設的宣傳標語,聽說去年我們市的公眾安全感指數提升了兩個百分點?
這個數據主要是哪些方麵改善帶來的?”
王卓笑了笑:“主要是加大了治安巡邏力度,嚴打了盜搶騙等多發性犯罪。
李書記您也知道,老百姓最關心的還是身邊的安全小事。”
“確實。”李毅飛表示讚同,接著又問,“那像隆盛礦業這樣的企業與地方的矛盾糾紛,算不算影響安全感的因素?
這類問題的最終解決率大概有多少?”
王卓的表情稍稍僵硬了一下,但很快恢複自然:“這類問題比較複雜,涉及經濟利益,徹底解決需要時間。
我們主要是做好穩控工作,防止事態擴大。”
一問一答間,李毅飛看似隨意的幾個問題,都點在了要害上。
王卓的回答則總是恰到好處地繞開具體矛盾和深層問題,將話題引向常規工作。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李毅飛沒有追問,隻是默默記下了那些被回避的關鍵點。
彙報結束後,李毅飛提出到各科室走走,與大家見個麵。王卓自然陪同。
政法委占用了六樓大半層樓,各科室門牌醒目。
王卓領著李毅飛逐一走訪,介紹各科室職能和人員。
工作人員們紛紛起身問候,態度恭敬中帶著好奇和謹慎。
在研究室,一位頭發花白的老科長正在校對材料;
在綜治辦,幾個年輕乾部在電腦前忙碌;
在執法監督室,負責人不在,隻有一個年輕科員在整理文件…李毅飛與每個人握手,簡單問候,目光敏銳地掃過每個人的辦公桌和表情。
在路過分管信訪工作的科室時,李毅飛注意到角落辦公桌前坐著一個三十多歲的男子,正在認真翻閱一卷檔案,眉頭微蹙。
與其他人的熱情相比,他顯得有些疏離。李毅飛特意走過去與他握手。
“這位是信訪辦的楊誌剛同誌。”王卓介紹道。
“楊科長辛苦了。”李毅飛握著他的手,感覺對方手掌有些粗糙,“信訪工作不容易,是傾聽民聲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