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省長說得對,功勞必須肯定。”一位副書記接過話頭,“但是,考慮到李毅飛同誌過於年輕的年齡和相對短暫的副廳級任職經曆,立刻提拔,是否有些操之過急?
會不會引發其他一些資曆更老同誌的想法?
我覺得可以給予隆重的榮譽表彰,職務上暫時不動,或者平級調整到更重要一些的崗位,也是重用嘛。”
另一位常委則持不同意見:“我認為,非常之時當有非常之舉。
李毅飛同誌展現出的能力、擔當和魄力,遠超其年齡和資曆。
我們選拔乾部,不能唯年齡論,唯資曆論,關鍵要看做了什麼,能做什幺。
我建議,應該把他放在更能發揮其作用的實權崗位上,比如某個重要地市的市長崗位,或者省直關鍵部門的主官。”
“市長?他才二十九歲!這在全國恐怕都沒有先例!太冒險了!”
“可以提任正廳級,但崗位需要慎重考慮,比如先到省委或省政府某個部門擔任副職,熟悉更高層麵的工作……”
“防疫有功,不代表能勝任全麵的政府工作或宏觀管理工作,還需要多崗位鍛煉……”
會議室裡煙霧繚繞,各種意見交鋒,各有各的道理。
省委書記曹大偉靜靜地聽著,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
作為班長,他需要權衡各方意見,維護班子的團結,更要為全省的事業發展負責。
他欣賞李毅飛的才乾和魄力,也認同其巨大的功勞,但他不能不顧及其他常委的感受和潛在的輿論壓力。強行推動,並非上策。
眼看爭論難有結果,曹大偉清了清嗓子,會場立刻安靜下來。
他目光環視一圈,緩緩開口:“同誌們,李毅飛同誌的功勞,是實實在在的,這一點,我們班子內部必須統一認識。
如果不是他,我們現在坐在這裡,就不是接受表揚,而是做檢討了。
這份人情,我們得認。”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關於如何使用李毅飛同誌,大家有不同看法,這很正常,說明我們都對乾部負責,對事業負責。
我的意見是,功勞必須及時兌現,這是導向問題。但具體安排,可以更穩妥一些。
李毅飛同誌晉升一級,明確為正廳級,這一點,我看可以定下來。至於職務……”
他略一沉吟,“現在全省豬瘟防控工作雖然取得階段性重大勝利,但後續的鞏固、恢複生產、完善長效機製等工作依然繁重,陰鐵市作為‘樣板’,需要他繼續坐鎮,確保圓滿收尾。
我的建議是,李毅飛同誌先以現任職務,明確為正廳級乾部,繼續全麵負責陰鐵市防疫後續工作。
等到年底,各項工作徹底平穩後,再根據實際情況,研究其具體的職務安排。大家看怎麼樣?”
這個方案,既肯定了功勞,給予了實質性的級彆提升,又避免了因立刻調整重要職務可能引發的爭議,同時強調了工作的延續性,給了李毅飛一個繼續展現能力的平台和過渡期。
可謂兼顧了各方考量。
與會常委們仔細琢磨,都覺得這個方案是目前情況下最穩妥、最能接受的。
畢竟,給李毅飛提正廳,已經是破格,誰也挑不出太大毛病。
至於年底的安排,那又是後話,屆時可以根據情況再議。
“我同意曹書記的意見。”
“這樣安排比較穩妥。”
“同意。”
方案順利通過。
幾天後,伊春濟親自給李毅飛打了一個電話,將省委常委會的決定向他做了通報。
沒有渲染,沒有過多解釋,隻是平靜地陳述了結果:晉升正廳級,暫不調整職務,繼續負責陰鐵市防疫收尾工作,年底再議。
聽完老師的話,李毅飛握著話筒,心情奇異般地平靜,甚至有一種“果然如此”的釋然。
沒有狂喜,沒有失落,就像聽到一件早已預料到的、順理成章的事情。
李毅飛甚至能清晰地感覺到自己內心那種“清風拂山崗,明月照大江”般的淡然。
“謝謝老師,謝謝組織的信任和培養。我服從組織安排,一定站好最後一班崗,確保防疫工作圓滿收官。”李毅飛的聲音平穩而堅定。
掛了電話,李毅飛看向窗外。夕陽的餘暉給城市鍍上了一層金色。
二十九歲的正廳級,放眼全國,也屬鳳毛麟角。
這無疑是對他能力和貢獻的最大肯定。雖然職務暫時未動,但那頂“正廳”的帽子,已經為他打開了通往更廣闊天地的大門。
他不需要著急,隻需要繼續沉澱,繼續耕耘。
年底?
李毅飛嘴角微微勾起一絲弧度,那將會是一個新的起點。
喜歡我成了最有錢的公務員請大家收藏:()我成了最有錢的公務員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