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裡麵是沒有什麼消息能留住的。
那些消息靈通的人都知道了省委召開會議專門留了一個議題是關於李毅飛未來走向的,最終決定年底給予其正廳級。
李毅飛即將晉升正廳級待遇)的消息,在陰鐵市政壇引發的震動遠比表麵看起來要深遠。
周一早晨的市委食堂,幾個資曆頗深的副局長坐在靠窗的座位,麵前的豆漿冒著熱氣。
"二十九歲的正廳,咱們市裡還是頭一遭吧?"工信局的王副局長壓低聲音說。
"何止市裡,全省都少見。"發改委的劉副主任用勺子攪動著粥,"要說也是人家真有本事,這場防疫戰打得漂亮。"
"話是這麼說,但這晉升速度......"王副局長欲言又止,搖了搖頭。
這樣的議論在機關各個角落悄悄進行著。有人真心佩服,有人暗自酸澀,更有人開始盤算該如何與這位前途無量的年輕領導相處。
而此時,李毅飛正在辦公室與張傳貴、孫超越等人研究防疫收尾工作。
陽光透過百葉窗,在辦公桌上投下斑駁的光影。
"李書記,這是最近一個月的監測數據。"孫超越遞上一份報表,手指因為長期在一線工作顯得粗糙,"全市所有養殖場都已經恢複正常生產,沒有發現新的異常情況。"
李毅飛仔細翻閱著報表,手指在幾個關鍵數據上停頓:"生豬存欄量恢複到疫情前的百分之九十五,這個速度不錯。
不過,我們不能掉以輕心。"李毅飛抬起頭,目光掃過在場的每個人,"這次防疫的經驗很寶貴,我們要把它轉化成長期製度。"
三天後,全市動物疫病防控常態化機製建設研討會在市委第二會議室召開。
除了防疫指揮部的老班底,還來了省農科院的兩位專家、五家大型養殖企業的負責人,甚至有幾個從縣裡趕來的基層防疫員,他們的膠鞋上還沾著泥點。
"今天請各位來,不是慶功。"李毅飛的開場白很簡單,卻讓原本有些嘈雜的會場立刻安靜下來,"我們要把戰時管用的辦法,變成平時好用的製度。"李毅飛示意秦超武開始彙報。
秦超武打開投影儀,詳細介紹了他牽頭起草的《陰鐵市動物疫病監測預警與應急響應實施細則草案)》。
這時,宏達養殖場的負責人舉手發言:"李書記,細則很好,但增加監測點、更新設備都需要投入,這筆錢從哪裡出?"
會場頓時安靜下來,所有人都看向李毅飛。
"這個問題很實際。"李毅飛轉向財政局長,"財神爺,你說說。"
財政局局長立即回應:"我們已經準備了專項資金,今年先安排五百萬,確保公共監測網絡建設。"
李毅飛又看向企業代表:"對於規模化養殖場,我們考慮給予百分之三十的補貼,支持你們自建標準化實驗室。
這不僅是防疫需要,更是企業提升競爭力的投資。"
省農科院的陳教授接著提出專業建議:"我認為預警閾值還需要細化,比如不同規模養殖場應該區彆對待。"
李毅飛讓孫超越一一記錄,要求一周內完成修訂。
會議開了整整一下午,最終不僅完善了細則,還確定了建立"市縣鄉村"四級防疫責任體係等具體措施。
散會時,一位來自山區的老防疫員激動地握著李毅飛的手:"有了這些製度,以後工作就有章可循了。"
隨著防疫工作步入正軌,李毅飛開始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全市其他工作中。
接下來的一個月,他帶著相關部門負責人,連續跑了十幾個鄉鎮。
在石門鎮調研時,李毅飛發現一個現象:疫情期間建立的村組防控網絡,現在大多閒置了。
村支書老王搓著手解釋:"李書記,疫情過了,大家各忙各的去了。"
"這麼好的機製,疫情過了就扔在一邊,太可惜了。"李毅飛對陪同的鎮黨委書記說,"能不能把這些力量整合起來,平時參與鄉村治理,應急時立即轉換?"
這個想法讓鎮乾部們很受啟發。在接下來的調研中,李毅飛特彆留意收集基層治理的好做法。
在大楊樹村,李毅飛看到一個退伍軍人組織的義務巡邏隊;
在紅旗鄉,他發現當地利用微信群實現了村民事務的快速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