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飛回到陰鐵市的當天下午,並沒有急於召開會議或聽取彙報。
他獨自一人待在辦公室裡,站在那張巨大的陰鐵市地圖前,目光深邃。
地圖上,礦區的範圍被紅色馬克筆勾勒出來,而幾處主要的醫療資源點則用藍色標記。
李毅飛的手指輕輕劃過地圖,最終停留在新老城區交界處那片預留的醫療中心用地上。
“深遠布局…”李毅飛低聲自語,眼神銳利如鷹。
他首先召來的不是政府官員,而是秘書小劉。
“小劉,交給你幾個任務,要絕對保密。”
李毅飛的聲音很輕,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分量,“第一,整理一份全市醫療物資儲備清單,從醫用口罩到防護服,從呼吸機到消毒液,越詳細越好。”
小劉迅速記錄著,神色凝重。
“第二,”李毅飛繼續道,“以市政府的名義,聯係幾家信譽良好的醫療器械供應商,洽談一批‘常規補充采購’。
數量要比往年多三成,但不要引起外界注意。”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李毅飛壓低聲音,“我要一份全市醫療衛生係統的人才清單。
特彆是那些在傳染病防治、重症監護、流行病學調查等領域有專長的人員名單。”
小劉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困惑,但還是堅定地點頭:“明白,市長,我會儘快完成。”
待小劉離開後,李毅飛撥通了市衛健委主任王明遠的電話。
“明遠同誌,明天上午的會議,我希望重點討論三個議題:一是如何提升我市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
二是如何加強各級醫療機構的傳染病防治體係建設;
三是如何建立跨部門的應急協調機製。”
電話那頭的王明遠顯然有些意外:“市長,這些議題是不是太…專業了?
要不要先討論一下醫療資源分配的問題?”
“資源分配要服務於整體戰略,”李毅飛的語氣不容置疑,“明天會議上,我要看到具體可行的方案。”
掛斷電話,李毅飛走到窗前,望著樓下熙熙攘攘的街道。
他知道,自己正在下一盤很大的棋,而這盤棋的對手,不僅僅是將要來的流感,還有體製內的阻力和不理解。
第二天上午的會議,果然如李毅飛所料,充滿了質疑和困惑。
“市長,我們現在的重點應該是礦改和經濟發展,”一位分管工業的副市長委婉地提出異議,“突然把這麼多精力放在公共衛生上,是不是有些本末倒置?”
“是啊,”另一位官員附和道,“而且現在並沒有什麼疫情,這麼大張旗鼓地做準備,會不會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李毅飛平靜地聽著眾人的發言,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
待大家都說完後,他才緩緩開口:
“諸位,我問幾個問題。”李毅飛的聲音不高,卻讓整個會議室安靜下來,“第一,如果明天陰鐵市爆發大規模傳染病,我們的醫療係統能承受多大的衝擊?”
會議室裡鴉雀無聲。
“第二,我們的醫護人員是否有足夠的防護設備和培訓來應對突發疫情?”
依然無人應答。
“第三,”李毅飛的目光掃過在場的每一個人,“如果疫情需要封控管理,我們是否有足夠的物資儲備和生活保障體係來維持城市正常運轉?”
這三個問題如同重錘,敲打在每個人的心上。
“市長,這種假設性的問題…”有人試圖辯解。
“不是假設,”李毅飛打斷他,“這是任何一個負責任的地方政府都必須考慮的現實問題。
經濟發展固然重要,但如果連人民的生命健康都無法保障,再高的gdp又有什麼意義?”
李毅飛站起身,走到會議室前方:“我理解大家的顧慮。
但我們不能等到危機來臨才倉促應對。
從現在開始,公共衛生體係建設將成為市政府的工作重點之一。
這不是要放棄經濟發展,而是要為我們長遠的發展打下更堅實的基礎。”
會議結束後,李毅飛特意留下了衛健委主任王明遠。
“明遠同誌,我知道你心裡也有疑問。”李毅飛遞給他一杯茶,“但請相信我,加強公共衛生建設絕不是杞人憂天。”
王明遠接過茶杯,苦笑道:“市長,我不是不理解公共衛生的重要性。
隻是現在市裡的財政狀況您也清楚,礦改需要大量資金投入,這個時候把資源向醫療衛生傾斜,恐怕…”
“資金的問題我來解決,”李毅飛堅定地說,“但專業的事情需要你來負責。
我要你在一個月內,拿出一份切實可行的全市公共衛生體係建設方案。
特彆是傳染病防治這一塊,要有具體的應急預案和物資儲備計劃。”
看著李毅飛不容置疑的眼神,王明遠終於鄭重地點了點頭:“我明白了,市長,我會儘快組織專家團隊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