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麵,他尊重了市委的領導,程序上無可挑剔。
另一方麵,李毅飛將討論的範圍擴大了。
趙國強或許能在常委會上施加影響力,但他能堵住所有人的嘴嗎?
那些真正關心礦工命運、關心陰鐵長遠發展的人,在看到這份遠比現有方案更負責任、更具遠見的計劃後,會發出什麼樣的聲音?
果然,方案征求意見稿一發下去,立刻在一定的圈子裡引起了震動。
市人大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主任直接給趙國強打電話:“國強同誌,我看毅飛市長這個方案很有見地啊!
特彆是對老礦工安置和生態修複的考慮,比現在那個光知道賣礦、引資本的方案強多了!
我們人大這邊,支持這種對人民負責、對曆史負責的方案!”
政協那邊,也有委員開始聯名準備提案,呼籲市委市政府采納更科學、更可持續的礦改方案。
甚至礦區所在的鎮黨委書記,也壯著膽子向市委反映,基層乾部和礦工群體中,對李市長方案中提出的“技能培訓+創業扶持”的安置模式,抱有很高的期待。
輿論在悄然轉向。
李毅飛沒有去鼓動任何人,他隻是把一份更優的方案擺在了大家麵前。
這就是陽謀的力量——用堂堂正正的優勢,逼對手不得不跟著你的節奏走。
趙國強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他發現自己陷入了兩難:如果強行否定李毅飛的方案,就是公然違背伊省長的意向,也會得罪一大批支持該方案的人,顯得自己狹隘短視;
如果接受,那麼礦改的主導權和功勞,就會大部分落到李毅飛頭上,這是他絕對無法接受的。
常委會前一天晚上,趙國強把李毅飛叫到了自己的辦公室。
“毅飛啊,坐。”趙國強親自給他倒了杯茶,笑容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真誠”,你的方案我仔細看了,確實花了心思。
不過,有些地方是不是太理想化了?
比如這個生態修複基金,標準定得這麼高,哪個企業願意來投資?
還有礦工培訓,投入巨大,效果如何保證?”
李毅飛知道,這是最後的攤牌和試探。
李毅飛從容不迫地一一解答:“書記,高標準的生態修複,看似增加了成本,實則是我們陰鐵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金字招牌’,能吸引真正有實力、有社會責任感的高質量企業。
至於礦工培訓,我們可以引入專業機構,與企業簽訂用工訂單,確保培訓的針對性和就業率。
這些,在報告中都有詳細的可行性分析和省內外成功案例參考。”
頓了頓,李毅飛看著趙國強,語氣誠懇卻帶著力量:“書記,我知道,推進這個方案會遇到困難,甚至可能短期內看不到耀眼的政績。
但是,如果我們隻為了快速出成績,而犧牲環境、忽視礦工的長遠生計,那我們就是在透支陰鐵的未來,是對不起信任我們的百萬市民。
伊省長也強調,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懷。
我相信,隻要方案是對的,是為陰鐵好,再難,我們也應該堅持下去。”
話說到這個份上,趙國強知道,自己已經沒有了退路。
李毅飛搬出了伊省長,占據了道德和政策的製高點,而且通過擴大征求意見範圍,贏得了相當的支持。
如果他再強行反對,不僅會得罪上級,還會在班子和乾部中留下極壞的印象。
第二天常委會上,關於礦改方案的討論,出乎意料地“順利”。
趙國強率先表態,肯定了李毅飛市長方案的前瞻性和為民情懷,認為這代表了陰鐵礦改的“更高水平”和“更優方向”。
他提出,將兩個方案他之前的和李毅飛的)進行“融合”,但在具體表述和後續工作分工上,明顯傾向於以李毅飛的方案為藍本,並成立由李毅飛擔任組長的“礦改深化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負責方案的細化與實施。
李毅飛平靜地接受了這個結果。
他知道,所謂的“融合”不過是趙國強維護麵子的說法,實質上的主導權,已經通過這次陽謀,穩穩地落入了自己的手中。
李毅飛沒有表現出任何得意,反而在表態時,再次強調了在市委堅強領導下推進工作,感謝趙國強書記的支持和各位同事的信任。
常委會結束後,消息很快傳開。
市政府大樓裡,許多人看李毅飛的眼神都多了幾分真正的敬畏。
這位年輕的市長,不聲不響,就用一份紮實的方案和高超的政治智慧,完成了一次漂亮的逆襲,從國強書記手中,奪下了一個重大改革事項的主導權。
坐在辦公室裡,李毅飛看著窗外,這僅僅是第一步。
礦改的推進依然充滿挑戰,趙國強也絕不會就此罷休。
而且,李毅飛心中那份關於流感疫情的深重憂慮,像一塊巨石,始終壓在心頭上。
時不待我啊,以前時間充足,但位置不行,現在位置到了,時間卻不夠,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喜歡我成了最有錢的公務員請大家收藏:()我成了最有錢的公務員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