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中的陰鐵市,春意漸濃,道路兩旁的樹木抽出了新芽。
然而,坐在市長辦公室裡的李毅飛,心頭縈繞的卻不僅僅是陰鐵市的春耕生產,更是陰鐵市未來發展的產業之春。
權力格局初步穩定後,如果不能儘快在經濟發展上打開局麵,拿出實實在在的成效,那麼之前所有的政治博弈都將失去意義,等待陰鐵市的還是那條依賴資源的老路。
“小劉,通知下去,下午兩點,召開全市招商引資工作專題會議,所有副市長,各區縣一把手,發改委、工信局、招商局、經開區管委會主要負責同誌全部參加。”李毅飛按下內部通話鍵,說道。
“好的,市長,我立刻安排。”小劉迅速回應。
下午的會議室,氣氛相對比較嚴肅。
李毅飛沒有坐在主位,而是選擇坐在長條形會議桌的一側,這讓他能更清晰地看到每一位參會者的表情。
“今天不開表彰會,也不聽長篇彙報,我們就談一個問題:陰鐵市,靠什麼吸引外麵的企業家提著錢袋子過來投資?”
李毅飛開門見山,拋出的問題尖銳直接,“靠我們儲量日益減少的礦產資源,靠我們並不優越的地理位置,還是靠我們那一摞摞停留在紙麵上的優惠政策彙編?”
一連串的問題,讓會場有些沉悶。
幾位區縣領導麵麵相覷,以往這類會議,多是聽聽市裡精神,表表決心,像這樣直接被市長戳破現實窘迫的情況,並不多見。
“我知道,大家有難處。”李毅飛話鋒一轉,語氣放緩但目光依舊銳利,“但正因為難,才需要我們拿出不一樣的思路和魄力。
礦改,是我們內部動手術,刮骨療毒;
而招商引資,是我們向外找血液,強身健體。
兩者必須同步推進!”
李毅飛示意工作人員播放ppt,屏幕上顯示出他親自梳理確定的三大重點招商方向:
“第一,圍繞‘礦業後市場’做文章,不是讓他們來開礦,而是吸引他們來做礦業服務、礦山機械再製造、礦產品精深加工、以及礦區生態修複技術應用!
這是我們獨有的應用場景和市場,要把劣勢變成優勢!”
“第二,承接高端製造業轉移,特彆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精密儀器、電子信息等土地和能源需求相對溫和,但對產業配套和政府服務要求高的產業。
我們離幾個製造業大省不算遠,勞動力成本有優勢,關鍵是打造好‘軟環境’!”
“第三,試探性布局大健康產業,這與我們規劃中的區域醫療中心一脈相承。
可以先從醫療器械倉儲物流、中醫藥材規模化種植加工、康養保健設備生產等門檻相對較低的領域切入。”
這三個方向,清晰明確,跳出了陰鐵過去“撿到籃子都是菜”的粗放招商模式,體現了強烈的產業導向和前瞻性。
“思路定了,關鍵在落實。”李毅飛環視全場,“從現在起,啟動‘招商引資百日攻堅’行動。
我擔任組長,劉副市長擔任副組長兼辦公室主任,我要看到的是:”
“第一,一周內,各區縣、各平台,必須根據這三大方向,拿出自己的重點招商項目清單和目標企業名單,不能大而化之,要精準到具體企業和項目負責人!”
“第二,市招商局牽頭,兩周內,針對目標區域和目標產業,製定詳細的‘走出去’招商計劃。
我帶頭,每位副市長每年至少帶隊出去兩次!不是去旅遊,是去敲門,去拜訪,去談判!”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李毅飛語氣加重,“營商環境!發改委牽頭,一個月內,拿出《陰鐵市優化營商環境提升政府服務效能若乾措施》,要實打實的乾貨,簡化審批、規範執法、降低成本。
我們要推行‘項目首席服務官’製度,對重大招商項目,從簽約到投產,指定專人全程代辦、跟蹤服務。
誰砸了陰鐵營商環境的牌子,我就砸誰的飯碗!”
這番部署,雷厲風行,目標、路徑、責任、時限一清二楚,讓在座的乾部們感受到了強烈的緊迫感。
會議結束後,李毅飛並沒有坐等彙報。招商如救火,時機稍縱即逝。
李毅飛親自點將,組建了幾個精乾的招商小分隊,分彆瞄準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區。
與此同時,李毅飛啟動了一項內部稱為“築巢引鳳”的基礎工程。
他要求經開區和高新區,立刻清理閒置土地和標準廠房,加快“七通一平”等基礎設施建設。
“不能讓客商來了,看中的是我們畫在圖紙上的餅,我們要有現成的、看得見摸得著的載體!”
幾天後,李毅飛接到了蘇舒從京城打來的電話。
“毅飛,你讓我留意合適的產業轉移項目,我這邊倒是有個線索。”
蘇舒的聲音帶著一絲興奮,“我控股的一家新能源電池材料公司,他們的一個重要供應商,是一家做電池精密結構件的企業,叫‘鑫華科技’,主要是為幾家頭部電池廠配套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最近因為東部地區成本上漲和擴產用地緊張,他們有意在內陸尋找新的生產基地。
我覺得,他們的產品技術含量不錯,符合你提到的高端製造業方向。”
李毅飛眼睛一亮:“鑫華科技?我好像有點印象,規模和發展前景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