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記碰頭會上那場看似平和、實則暗流湧動,趙國強意識到,在常規的政務層麵,他已經很難找到李毅飛的破綻。
這個年輕的市長做事滴水不漏,既有超前的思路,又有紮實的落地方案,更懂得利用規則和輿論來保護自己。
但他趙國強深耕陰鐵多年,絕不會輕易放棄主導權,他決定從自己更具優勢的領域——乾部人事和意識形態——入手,進行新一輪的博弈。
幾天後,市委組織部關於抽調乾部充實招商一線的方案,終於有了回音,但版本卻與李毅飛最初提交的有了不小出入。
名單中幾位李毅飛看重、能力突出、敢於創新的年輕乾部被替換成了幾位資曆較老、但觀念相對保守的乾部。
組織部長委婉地向李毅飛解釋:“趙書記強調,招商工作涉及麵廣,需要經驗豐富的老同誌把握方向,穩紮穩打。”
與此同時,市委宣傳部主導的市內主要媒體,對“招商引資百日攻堅”和“企業家接待日”的宣傳調門,也悄然發生著變化。
報道中更多強調“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而具體舉措和成效的筆墨有所減少,偶爾還會出現一些探討“招商引資中如何防範風險”、“避免急於求成”的評論員文章,雖未點名,但指向性頗為明顯。
這些動作,意在潛移默化地削弱李毅飛的影響力,暗示他的做法可能“冒進”、“不夠穩妥”。
李毅飛洞若觀火,這是趙國強在利用組織程序和宣傳工具,對他進行“軟約束”和“冷處理”。
如果他此時跳出來爭執,就是不顧大局,搞班子不團結。
“陽謀,必須以更大的陽謀來應對。”李毅飛在辦公室裡踱步,腦中飛速運轉。
他首先在市政府黨組會議上,坦然接受了組織部調整後的抽調名單。
“市委從全局考慮,派經驗豐富的同誌加強招商力量,這是好事。”李毅飛話鋒一轉,“但是,招商工作是實戰,光有經驗不夠,更需要闖勁和專業知識。
我建議,我們市政府內部,成立一個‘招商引資青年突擊隊’,不占編製,利用業餘時間,專門研究產業動態,對接創新型企業,作為正規軍的有益補充。
願意參加的年輕同誌,我親自帶隊指導,取得的業績,在評優評先、職級晉升上優先考慮!”
這一招,既尊重了市委的組織安排,又巧妙地在體製外開辟了一塊由自己直接掌控的“試驗田”和人才蓄水池。
消息一出,市政府內部許多有想法、有能力的年輕人踴躍報名,士氣高漲。
對於宣傳上的微妙變化,李毅飛選擇“借船出海”。
他讓市招商局精心製作了一係列圖文並茂的招商推介材料和成功案例故事,通過省級媒體、行業網站以及新興的財經自媒體平台進行發布。
同時,李毅飛主動邀請幾家在國內頗有影響力的財經媒體記者團來陰鐵深度采訪,不僅看簽約的企業,更看陰鐵正在改善的營商環境、乾部精神麵貌以及未來的發展規劃。
很快,《陰鐵市轉型:資源枯竭城市的突圍樣本》、《一位30歲市長和他的產業招商圖》等深度報道在圈內流傳開來。
這些報道客觀翔實,重點突出了李毅飛的施政理念和初步成效,反而在更高層麵和更廣範圍贏得了關注和讚譽。
省發改委的一位領導甚至在私下場合對伊春濟省長說:“春濟省長,咱們陰鐵市那個李毅飛,是塊好料子,思路活,辦法多,搞得風風火火又有章法。”
這種來自上級和外界的肯定,讓趙國強試圖通過本地媒體“降溫”的意圖基本落空。
然而,真正的決戰,發生在關於陰鐵市下一階段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安排的市委常委會上。
趙國強拋出了他精心準備的方案:集中全市財力,上馬“城市形象提升工程”,包括新建一座大型文化廣場、擴建市委市政府接待中心、以及對主要乾道進行高標準亮化美化。
趙國強的理由冠冕堂皇:“提升城市品位,改善投資環境,展示陰鐵新形象。”
這個方案,說白了就是搞“麵子工程”,投資巨大,但對產業轉型和民生改善的直接作用有限,卻能快速凸顯他作為市委書記的“政績”。
李毅飛知道絕對不能讓他這個方案通過,否則剛剛彙聚起來的發展勢頭和寶貴資金,就會被引向歧途。
李毅飛緩緩地拿出了自己主導製定的另一份方案——《關於係統提升陰鐵市產業承載能力和民生保障水平的基礎設施建設計劃》。
“書記的方案著眼於提升形象,很有必要。”李毅飛先肯定了一句,隨即轉折,“但我認為,在當前陰鐵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更應該把錢花在刀刃上,補齊製約發展的短板。
因此,我建議,重點推進以下項目:”
李毅飛一條條闡述:“第一,經開區和高新區的水、電、氣、路網標準化升級,這是企業落戶最關心的‘硬件’;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