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子駛離古北大學,李毅飛望著窗外掠過的街景,目光在幾所學校門口停留。
正值放學時分,校門口擠滿了接送孩子的家長,各種車輛把道路堵得水泄不通。
"孟秘書,你孩子在哪上學?"李毅飛忽然問道。
孟子義轉過頭來,推了推眼鏡:"在實驗二小,托人找的關係,花了不小力氣才進去。"
"實驗二小..."李毅飛若有所思,"我聽說那邊一個班都要七十個孩子了?"
"七十三個。"孟子義苦笑,"教室擠得轉身都難。
可沒辦法,好學校就這麼幾所,大家都擠破頭往裡鑽。"
李毅飛點點頭,示意司機:"前麵育才小學停一下。"
還沒到放學時間,育才小學門口已經擠滿了等待的家長。
老人們帶著小凳子坐在樹蔭下,年輕的父母們則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聊天。
"這陣勢,比咱們開項目協調會還熱鬨。"李毅飛輕聲說,示意司機把車停在遠處。
他們沿著圍牆走了一圈。操場上的孩子們正在上體育課,狹小的空間裡,跑步的孩子差點撞到一起。
教學樓外牆斑駁,幾處牆皮已經脫落。
"去聽聽家長們都在聊什麼。"李毅飛對李敏使了個眼色。
李敏會意,走向一群正在樹蔭下等待的家長。
李毅飛則信步走進校門,門衛剛要阻攔,被孟子義輕聲勸住。
教室裡,孩子們擠在密密麻麻的課桌椅間,後排的學生幾乎要貼著牆壁。
一位年輕教師正在講課,聲音已經有些嘶啞。
"請問您是?"一位中年男子從辦公室出來,疑惑地看著李毅飛。
"路過,隨便看看。"李毅飛微笑,"您是?"
"我是校長,姓王。"男子擦了擦額角的汗,"您是不是...李市長?"
李毅飛不置可否,指著教室問:"一個班多少學生?"
"最多的...六十八個。"王校長聲音發澀,"片區適齡孩子多,我們儘力了。
這幾年新建小區越來越多,可學校還是這麼幾所。"
這時,李敏帶著幾位家長走過來。
一位頭發花白的老人激動地說:"領導,能不能幫我們反映反映?我孫女在這上學,回家就說看不清黑板。座位太靠後了!"
"我家孩子也是。"一位年輕媽媽接話,"想轉學,可好學校進不去,差的又不甘心。為了孩子上學,我們真是操碎了心。"
李毅飛默默聽著,不時點頭。這時他的手機響了,是劉建明打來的。
"市長,"悅湖國際"的業主又去鬨了,情緒比較激動。"
"知道了,我馬上回去。"
回程的路上,車內異常安靜,李毅飛望著窗外,忽然說:"去"悅湖國際"看看。"
那是水又市最有名的爛尾樓之一。
五棟高層建築矗立在夕陽下,裸露的鋼筋已經鏽跡斑斑。
工地大門緊鎖,透過縫隙能看到裡麵雜草叢生。
幾個身影在項目部門前徘徊。李毅飛讓車停在遠處,獨自走過去。
"...都五年了,首付花光了積蓄,現在還要租房住。"一個中年男人蹲在台階上,聲音哽咽。
"我兒子等著這房子結婚,女朋友都吹了。"另一個老人歎氣,"每個月還要還貸款,這日子什麼時候是個頭?"
李毅飛站在他們身後,沉默地聽著,有人注意到他,疑惑地打量。
"您也是業主?"中年男人問。
"來看看。"李毅飛輕聲說,"情況我都知道了,請大家再給我們一點時間。"
回到辦公室,已是華燈初上。
李毅飛站在窗前,望著城市的燈火,久久不語。
桌上的文件堆積如山,但他此刻最牽掛的,是那些在破舊教室裡讀書的孩子,和那些等待交房的業主。
第二天一早,李毅飛叫來劉建明:"組織教育、規劃、財政、住建的一把手,跟我下去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