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後的第一個工作日清晨,李毅飛冒著嚴寒早早來到辦公室。
窗外,水又市籠罩在一片灰蒙蒙的晨霧中,街道上的行人裹緊大衣,行色匆匆。
李毅飛剛在辦公桌前坐下,孟子義就輕輕推門進來,手裡拿著一份還帶著打印機餘溫的紅頭文件。
"市長,省裡的試點批複下來了。"孟子義將文件放在桌上。
李毅飛拿起文件仔細閱讀,手指無意識地在桌麵上輕輕敲擊。
這份關於"促進35歲以上勞動者就業試點"的批複文件措辭嚴謹,但字裡行間透著急切。
試點期限三個月,要求二月底前必須拿出可複製的經驗。
"通知下午兩點開會。"李毅飛放下文件,"各局一把手都要參加,一個都不能少。"
下午的會議室裡座無虛席。李毅飛走進來時,注意到人社局劉副局長正在筆記本上密密麻麻地寫著什麼,經信委主任則和財政局局長低聲交換著意見。
"都到齊了?"李毅飛在主位坐下,開門見山,"省裡已經正式批複我們開展促進35歲以上勞動者就業試點。時間緊,任務重。"
李毅飛環視會場,語氣凝重:"這不是普通的試點。
在座各位可能都聽說過"35歲危機",現在這個問題就擺在我們麵前。
我們要解決的,是成千上萬正值壯年卻麵臨就業困境的勞動者的實際問題。"
劉副局長扶了扶眼鏡,第一個發言:"市長,企業的顧慮很現實。
這個年齡段的員工往往薪資要求高,但學習新技能的速度可能不如年輕人。"
"說得對。"李毅飛點頭,"所以我們不能簡單地下行政命令。
我建議先從幾家不同類型的企業開始試點,用事實說話。"
經過激烈討論,試點方案初具雛形。
散會後,李毅飛特意留下劉副局長:"老劉,你帶人去幾家企業實地走訪,一定要聽到最真實的聲音。"
接下來的幾天,李毅飛的身影頻繁出現在各類企業中。
在一家互聯網公司,他見到了38歲的程序員張工。
張工苦笑著說:"李市長,我們這行更新換代太快了。
去年還能用的技術,今年就可能被淘汰。
公司更願意招聘應屆生,他們學習能力強,薪資要求也低。"
在一家製造企業,42歲的生產主管王師傅的情況更令人揪心。
"我在這個廠乾了十五年,從學徒乾到主管。
可現在企業轉型升級,新上的自動化生產線我都不會操作。"王師傅說著,眼圈有些發紅,"家裡兩個孩子上學,房貸車貸都要還,這個年紀要是失業,真不知道該怎麼辦。"
這些走訪讓李毅飛對問題有了更深的認識。
一周後,李毅飛再次召集會議,確定了最終的試點方案。
一月十五日,試點在細雪紛飛中正式啟動。
李毅飛第一站來到參與試點的科創企業"智雲科技"。
這家公司以年輕化著稱,員工平均年齡隻有28歲。
公司ceo陳明是個三十出頭的海歸,他直言不諱:"李市長,我們不是歧視35歲以上的員工,但科技行業變化太快,我們需要的是能夠快速適應的人才。"
"我理解。"李毅飛說,"但經驗和穩定性同樣重要。
不妨先試試,政府會提供相應的培訓支持。"
在政府的協調下,智雲科技招聘了三位35歲以上的工程師。
起初確實遇到了一些問題:38歲的李姓工程師不習慣公司的敏捷開發模式,在每日會議上總是沉默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