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歲的張主管對新興技術不夠熟悉,在技術討論中插不上話。
但轉機出現在第二周。
公司接了一個老客戶係統的升級項目,這個係統已經運行了十年,文檔不全,年輕工程師們看得一頭霧水。
這時,李姓工程師站了出來,他曾經參與過類似係統的開發,僅用兩天時間就理清了係統架構。
"這份經驗,是再聰明的年輕人都替代不了的。"陳明在周報中寫道。
與此同時,試點在製造業企業也取得了突破。
這家企業正在推進智能化改造,許多老員工麵臨下崗風險。
在政府培訓資金的支持下,企業開設了"數字化技能特訓班"。
42歲的劉班長起初很抗拒:"我都這個年紀了,還學什麼電腦?"
但在培訓老師的耐心指導下,劉班長逐漸掌握了新技能。
更令人驚喜的是,由於他對生產流程極其熟悉,在操作新設備時總能提出優化建議,使生產效率提升了15。
"這些老師傅就像活字典,他們的經驗是無價之寶。"企業負責人感慨地說。
然而,試點並非一帆風順。
二月初,參與試點的一家商貿公司反映,他們招聘的幾位35歲以上員工經常因為家庭事務請假。
李毅飛立即帶隊前往調研。在公司的會議室裡,人事經理麵露難色:"李市長,我們理解員工要照顧家庭,但公司的業務不能耽誤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個問題很現實。"李毅飛轉向陪同的劉副局長,"老劉,我們得想辦法解決。"
經過研究,很快出台了解決方案:推行彈性工作製,在產業園區設立"職工之家"提供托管服務,對安置大齡員工較多的企業給予更多政策支持。
二月中旬的一天,李毅飛再次來到智雲科技。
這次他看到的情景令人欣慰:李姓工程師正在帶領一個年輕團隊攻關技術難題,張主管則在培訓新人。
公司特意設立了"技術顧問"崗位,讓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專注於解決複雜問題。
"現在我們明白了,不同年齡段的員工各有優勢。"陳明說,"年輕人創造力強,年長者經驗豐富,二者結合才能發揮最大效能。"
在機械方麵,變化更加明顯。
曾經抗拒學習的劉班長,現在成了"數字化導師",專門指導老員工學習新設備操作。
"學會了這些,我感覺自己又年輕了十歲。"他笑著說。
二月二十八日,試點總結會在市政府召開。會場裡坐滿了政府官員和企業代表,氣氛熱烈。
智雲科技的陳明第一個發言:"通過試點,我們發現了經驗型員工的獨特價值。
他們可能學習新技術的速度稍慢,但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項目經驗是無可替代的。"
機械公司的負責人展示了一組數據:"在老師傅的指導下,新設備調試時間縮短了40,產品合格率提升了12。"
最令人動容的是一位38歲女員工的發言:"我曾經以為自己要被時代淘汰了,是這次試點給了我新的機會。
現在我不但保住了工作,還成為了部門的技術骨乾。"
會議結束後,李毅飛站在窗前,望著華燈初上的城市。
孟子義輕輕走進來:"市長,試點總結報告已經整理好了。"
"記得把今天會上那些真實的聲音都寫進去。"李毅飛轉過身,"我們要讓省裡看到,解決35歲就業難題不是空談,而是切實可行的。"
這份報告隻是一個開始。但在水又市,已經有成百上千個家庭因為這個試點而重拾希望。
喜歡我成了最有錢的公務員請大家收藏:()我成了最有錢的公務員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