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三月,春寒料峭。
黑色的公務車平穩地行駛在長安街上,李毅飛望著窗外熟悉的街景,手指無意識地輕敲著膝蓋上的公文包。
包裡裝的是水又市試點工作的總結報告,這一份報告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車子駛入一個不顯眼的大門,院內的玉蘭已經含苞待放。
在報到處的走廊上,曹大偉停下腳步,示意李毅飛到一旁說話。
"報告我昨晚又仔細看了一遍。"曹大偉開門見山,"數據很紮實,案例也很生動,但是缺了點東西。"
李毅飛立即拿出筆記本:"請書記指點。"
"你隻說了我們做了什麼,取得了什麼效果。"曹大偉說,"但是沒有說清楚,為什麼這些措施在其他地方難以複製。
要把試點中遇到的製度性障礙寫明白。"
回到招待所房間,李毅飛立即開始修改報告。
他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將這一段試點期間的所有工作記錄都攤在床上、桌上。
手機調成靜音,隻留下一壺濃茶相伴。
深夜十一點,房間裡隻有鍵盤敲擊聲和偶爾翻動紙張的聲音。
李毅飛正在重寫"問題與建議"部分,突然接到曹大偉秘書的電話:"李市長,書記請您現在到他房間一趟。"
曹大偉的房間就在樓上。李毅飛帶著筆記本電腦上去時,發現曹大偉也還在工作,桌上攤開著幾份文件。
"坐。"曹大偉指了指沙發,"我想了想,光是寫報告還不夠。
你得準備一份簡明扼要的彙報提綱,五分鐘內能把核心問題說清楚的那種。"
說著,曹大偉拿起鉛筆,在便簽紙上畫了個簡單的結構圖:"問題表現、根源分析、試點成效、普遍性障礙、政策建議。
就這五個部分,每個部分最多講一分鐘。"
李毅飛立即在電腦上修改起來。
曹大偉不時探頭看看,提出建議:"在講普遍性障礙時,要突出這是全國性的共性問題,不是我們一個地方能解決的。"
淩晨一點,提綱基本成型。
曹大偉仔細看了一遍,點點頭:"現在像個樣子了。明天上午,我帶你去見個人。"
第二天上午,車子駛入另一個院落。在簡樸的會客室裡,李毅飛見到了蘇保國。
自從蘇保國調任京城後,這還是翁婿倆第一次在正式場合見麵。
"報告我看過了。"蘇保國開門見山,麵前擺著那份被批注得密密麻麻的報告,"問題抓得很準,但解決方案的格局還可以再大一些。"
他拿起一份文件:"這是最近的一些調研數據,35歲就業難的問題在全國都很普遍。
你們的試點很有意義,但要想推動全國性的改變,建議要更有係統性。"
蘇保國建議,應該把職業培訓、社會保障、企業用工政策等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
"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要有一套組合拳。"
回到招待所,李毅飛再次投入工作。
他根據蘇保國的建議,重新梳理了政策建議部分,把原來零散的建議整合成一套係統方案。
下午,曹大偉又來找他:"我聯係了幾個兄弟省市的同誌,他們對這個試點很感興趣。
晚上有個小範圍座談,你去聽聽他們的意見。"
座談會上,來自不同省市的代表分享了各自的觀察。
一個沿海城市的市長說:"我們那裡互聯網企業多,35歲危機特彆明顯。
你們提出的職業培訓體係建議很好,但如何保證培訓內容跟得上產業變化?"
一位西部省份的負責人補充道:"我們那裡傳統產業比重大,老職工轉崗難的問題更突出。
建議你們在報告裡增加這方麵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