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又市,這座因快速發展而備受矚目的省會城市,連同它年輕的市長李毅飛,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毫無意外地成為了流量焦點。
任何一點關於它的風吹草動,都能在網絡上被無限放大,掀起輿論的巨浪。
尤其是在某些彆有用心之人的推波助瀾下,針對李毅飛個人背景和財產的質疑聲,如同野火般在各大論壇、社交媒體上蔓延開來。
儘管水又市宣傳和網信部門第一時間采取了措施,試圖澄清、引導,但謠言往往跑在真相前麵,其擴散的速度遠超管控。
標題聳動、內容充滿暗示的帖子被大量轉發、評論,其中混雜著不明真相的圍觀群眾、被帶了節奏的憤慨網民,以及少數唯恐天下不亂的水軍。
“三十二歲的市長?騙鬼呢!背後沒人誰信?”
“聽說他家底厚得嚇人,錢從哪裡來的?”
“肯定是個關係戶,不然能升這麼快?”
類似的言論充斥網絡空間。
他們並不關心事實真相,隻願意相信自己臆想中的“黑幕”,情緒化的宣泄取代了理性的思考。
這股洶湧的輿情,其背後推手的目的十分明確——就是要把水攪渾,讓李毅飛和市政府疲於應付輿論壓力,從而無暇他顧,乾擾乃至阻礙開發區等重點項目的正常推進。
很快,壓力傳導到了北古省層麵。
大量網民湧入北古省官方網站和社交媒體平台留言,要求“徹查李毅飛”,“給公眾一個交代”。
輿情洶洶,已然呈現出失控的苗頭。
麵對這種情況,北古省省委高度重視。
是否調查,如何調查,成了一個微妙的課題。
你說這背後沒有人推動?明眼人都能看出其中的貓膩。
但民意洶湧,不回應、不處理,必然會被解讀為“官官相護”。
在複雜的權衡下,為了平息輿論,也為了還乾部一個清白,省委決定,由省紀委介入,進行核實。
消息一出,網絡上頓時一片“叫好”之聲,仿佛已經坐實了李毅飛的問題。
省紀委的行動雷厲風行。
很快,一則簡短而嚴肅的通告發布:針對近期網絡上反映水又市市長李毅飛同誌的有關問題,北古省紀委高度重視,已成立專門調查組赴水又市進行核實。
我們將依規依紀依法處理,並及時向社會公布相關情況。
請廣大網民不信謠、不傳謠。
通告一出,更是將這場輿論風暴推向了高潮。
無數雙眼睛盯住了水又市,等待著最終的“審判結果”。
省紀委書記繆星耀親自帶隊,調查組一行人神情嚴肅地抵達水又市政府大樓。
當繆星耀推開市長辦公室的門時,看到的是一幅平靜如常的景象。
李毅飛正坐在辦公桌後,低頭翻閱著孟子義剛剛送來的一份關於“銀帆計劃”擴麵提質的實施方案,聽到動靜,他抬起頭,臉上露出一絲恰到好處的驚訝,隨即迅速起身。
“繆書記,您怎麼親自過來了?快請坐。”李毅飛繞過辦公桌,熱情而不失分寸地迎上前,與繆星耀握了握手,然後親自走到飲水機旁,用水杯接了一杯溫水,放在繆星耀麵前的茶幾上。
“您喝口水。”舉止從容,看不出絲毫慌亂。
繆星耀年近五十,麵容嚴肅,眼神銳利,在紀檢係統工作多年,以鐵麵無私著稱。
他打量著眼前這個年輕人,對方清澈的目光和沉穩的氣度,讓他心中原有的幾分疑慮稍稍減退,但職責所在,他必須開門見山。
“毅飛同誌,客套話就不多說了。”繆星耀坐下,身體微微前傾,目光直視李毅飛,“我們這次來的目的,想必你也清楚。
網絡上關於你個人財產、家庭背景以及晉升過程的議論很多,影響很大。
組織上對此非常重視,派我們下來進行核實。
希望你能夠積極配合,如實向組織說明情況。”
他的語氣公事公辦,帶著紀委乾部特有的審慎與威嚴。
李毅飛臉上沒有任何被冒犯或不悅的神情,他點了點頭,在繆星耀旁邊的單人沙發坐下,腰背挺直,雙手自然地放在膝蓋上。
“繆書記,我完全理解,也堅決擁護組織的決定。我會全力配合調查組的工作。”
李毅飛略一停頓,繼續說道:“關於網絡上的傳言,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麵。
首先是我的工資和家庭資產問題。我的工資收入,紀委的同誌肯定已經查過了,清清楚楚。
除此之外,我確實還有一些其他資產。”
聽到這裡,繆星耀的眼神專注起來,辦公室內其他幾位紀委工作人員也悄然打開了記錄本。
李毅飛的語氣依舊平靜:“這些資產,主要來源於我進入體製工作之前,在學生時代以及之後一段時間,通過合規的金融投資獲得的收益。
具體數額,因為時間跨度較長,投資項目也比較分散,我本人確實沒有一個非常精確的數字。
但是,”李毅飛加重了語氣,“所有這些資產的來源、構成以及變動情況,在我剛被錄用時,都已經按照組織規定,向京城相關部門做了全麵、詳細、正式的報備和說明,所有的記錄都是可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