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三日,小年剛過,水又市的年味如同漸漸煮沸的水,開始冒出細密的氣泡。
街道兩旁的樹上掛起了紅燈籠,商場裡循環播放著喜慶的音樂,但市政大樓裡的空氣,卻似乎比往常更輕鬆了幾分。
李毅飛坐在寬大的辦公桌後,指尖輕輕劃過一份剛送來的文件。
省委組織部那次談話,已經過去了兩周。
那感覺,不像驚雷,更像是一縷難以捕捉的、來自遠方的風,吹動了心弦,旋即消散在日常的喧囂裡。
李毅飛沒有對任何人提起,包括與他形影不離的秘書孟子義。
隻是偶爾,在批閱文件的間隙,或者聽取彙報的片刻走神時,這件事會無聲無息地浮上心頭,帶來一絲難以言說的懸空感。
這種時候,最好的應對就是工作,甚至要比以往更加努力工作。
“市長,這是開發區報送的年終總結和新一年重點項目規劃,需要您最終審定。”孟子義輕手輕腳地走進來,將一份厚厚的文件放在桌角,同時看似隨意地提了一句,“另外,剛接到市委辦通知,下午的常委會,議題增加了兩項,主要是關於春節期間廉政建設和安全穩定的。”
“嗯,知道了。”李毅飛頭也沒抬。
目光依舊停留在手中的一份困難群眾慰問方案上,“小孟,你親自跟民政局再核對一遍慰問名單和物資分配,確保不漏一戶,不差一人。
還有,標準要統一,絕不能搞出親疏遠近。”
他的聲音平穩,聽不出任何情緒波動。孟子義應了一聲,卻沒有立刻離開,猶豫了一下,還是低聲道:“市長,最近……下麵有些議論。”
李毅飛這才抬起頭,看了自己這位心腹秘書一眼,嘴角牽起一個極淡的弧度:“議論什麼?
議論年貨準備得夠不夠豐盛?還是議論哪裡的燈會最好看?”
孟子義被他這麼一看,心裡那點試探的心思立刻煙消雲散,忙道:“沒有,我就是隨口一提。
我這就去民政局。”說完,便轉身快步離開了辦公室。
李毅飛看著關上的門,臉上的那點笑意漸漸隱去。
他當然知道下麵在議論什麼。
市長要動的消息,就像密封不好的房間裡的異味,總能在不經意間泄露出去一絲半縷,引得眾人猜測紛紛。
但他不能接招,更不能有任何表示。他必須像一顆定盤星,牢牢地釘在水又市這艘大船上。
年關的政務,千頭萬緒,紛繁複雜,恰恰成了李毅飛最好的“定心丸”。
困難群眾的慰問,李毅飛不僅審方案,還要隨機抽選幾家,親自上門。
不是走形式地送完東西就走,而是坐下來,耐心地聽他們嘮叨家裡的難處,詢問補助款是否到位,年貨準備得怎麼樣。
李毅飛的身影,比平時更加頻繁地出現在基層一線。
這些看似瑣碎、常規的工作,被他注入了一種異乎尋常的專注和細致。
臘月二十六,城郊結合部最大的農產品批發市場。
寒風卷著地麵的塵土和菜葉,嗬出的氣都成了白霧。
市場管委會主任接到門口保安電話,小跑著趕過來,額上見汗,也不知是急的還是熱的。
“市長,您怎麼親自來了?這地方亂糟糟的,也沒個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