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飛的這一手,確實是光明正大的陽謀。
他將作風整頓的利劍交到周雨婷手中,看準的就是她那顆不甘人後、渴望更進一步的雄心。
在官場,副書記的位置看似顯赫,實則尷尬,前麵就是市長和書記這兩道難以逾越的門檻。
李毅飛空降而來,年紀輕輕就坐穩了市委書記的位置,周雨婷自知短期內難以撼動。
但市長趙永輝的位置,卻並非鐵板一塊,尤其是在近港縣事件後,其威信受損,省裡老領導薛高宇的支持也並非無條件的萬能護身符。
而對周雨婷而言,她能在工真市經營多年,穩坐副書記之位,背後自然也有一股不容小覷的力量在支撐。
機會,就像黑暗中閃過的一道縫隙,被李毅飛精準地撬開,遞到了周雨婷麵前。
她幾乎沒有任何猶豫,就緊緊抓住了這把可能助她登上更高台階的“梯子”,哪怕這把梯子有些燙手,需要她去撼動盤根錯節的既有利益格局。
周雨婷的辦公室,成了專項行動真正的前線指揮部。
燈光常常亮到深夜,進出的人員神色匆匆,氣氛緊張而高效。
周雨婷不再是那個在常委會上保持得體微笑、偶爾發表中立意見的女副書記,而是變成了一個目光銳利、作風強悍的“突擊隊長”。
“這份關於開發區招商引資優惠政策落實情況的線索,為什麼核查進度這麼慢?”周雨婷指著督查室報上來的一份材料,語氣嚴厲地問專項辦的一名副主任,“是遇到阻力了,還是我們自身的能力有問題?”
那位副主任額頭見汗,支吾著解釋:“周書記,開發區那邊……配合度不是很高,有些曆史資料調閱需要時間……”
“我不想聽借口!”周雨婷打斷他,“配合度不高?那就拿出市委的文件,明確告知不配合的後果!
曆史資料調閱難?那就發正式函件,限定時間,逾期不提供,按規避審查處理!
非常時期,要用非常手段!我要的是結果,是捅破窗戶紙的證據!”
周雨婷的話語像刀子一樣,割裂著以往那種溫吞水式的工作節奏。
在她的強力驅動下,專項辦的幾個核查小組像上了發條一樣,開始突破以往難以觸及的領域。
很快,一些敏感問題的初步報告開始彙聚到周雨婷的案頭:
——經濟技術開發區三年前引進的“高新科技產業園”項目,實際落地企業寥寥,大片土地閒置,而當時給予的土地出讓價格遠低於市場價,涉嫌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當時主導此項目的,是時任常務副市長,現任市長趙永輝的得力乾將之一。
——市交通局近年來多項重點道路工程的中標企業,存在明顯的關聯交易嫌疑,圍標串標跡象明顯,而分管交通的副市長與趙永輝關係密切。
——近港縣在事件發生後,急於推卸責任,對部分涉事乾部的處理存在畸輕畸重、選擇性問責的問題,試圖找“替罪羊”糊弄過關。
這些線索,條條都隱隱指向趙永輝所構建的權力網絡。
周雨婷看著這些材料,眼神冰冷。
她知道,自己已經踏入了深水區,再往前,就可能引爆真正的官場地震。
但周雨婷沒有退縮,反而有一種前所未有的興奮感。
風險與機遇並存,扳倒趙永輝,她就有極大的可能順勢而上。
周雨婷開始有針對性地調整策略。對於一些涉及麵廣、背景複雜的問題,她指示核查組“外圍取證,固定證據,暫不驚動”;
對於一些證據相對紮實、且能直接牽扯出趙永輝核心圈子的線索,周雨婷則準備擇機拋出,試探反應,製造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