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愛國副主任介紹的鷹醬籍華人企業家,名叫陳明達,據說是矽穀某科技公司的創始人,有意回國考察投資環境。
這個時間點,由薛愛國引薦,其用意不言自明。
李毅飛決定親自會見。這不是退縮,而是直麵壓力,同時也是窺探對方虛實的機會。
李毅飛吩咐秘書,將會見安排在市委小會議室,並通知了分管招商的副市長以及發改委主任一同參加,程序上要做到無可挑剔。
第二天上午九點,陳明達準時抵達。
他約莫五十歲上下,穿著休閒西裝,戴著金絲眼鏡,言談舉止頗有風度,但眼神深處的那一絲精明與審視,卻逃不過李毅飛的眼睛。
陪同前來的,還有省委統戰部的一位處長,顯然是薛愛國安排來“保駕護航”的。
“李書記,久仰大名!薛主任常提起您,說您是年輕有為,魄力十足啊!”陳明達熱情地伸出手,話語裡帶著刻意的恭維。
“陳先生過獎,歡迎來到工真市考察。”李毅飛與他輕輕一握,態度不卑不亢,“薛主任關心工真市發展,我們很感激。”
寒暄落座後,陳明達開始介紹他的公司和投資意向,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和高端製造領域,聽起來前景廣闊。
但李毅飛敏銳地注意到,陳明達在介紹時,多次不經意地提及“薛主任很看好這個方向”、“薛主任認為工真市基礎不錯,就是近期氛圍有些……微妙”。
分管招商的副市長和發改委主任聽得頗為心動,畢竟這是實實在在的投資項目。
李毅飛耐心聽完,臉上帶著淡淡的微笑,等陳明達說完,他才緩緩開口:“陳先生的項目聽起來確實很有吸引力,工真市也非常歡迎像您這樣有實力、有技術的企業家前來投資興業。
我們正在致力於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這一點,請陳先生放心。”
李毅飛話鋒一轉,語氣依舊平和:“不過,我也要強調一點,在工真市,所有的投資和企業經營,都必須嚴格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市場經濟規則。
我們對待所有企業都一視同仁,無論是本土企業還是外資企業,無論是誰引薦的項目,都必須在公平、公正的舞台上競爭。
我們反對任何形式的不正當競爭和特權思想,這也是對真正有誌於長期發展的企業負責。”
李毅飛這番話,既是說給陳明達聽,更是說給那位省委統戰部的處長,以及他背後的人聽。
他明確劃出了底線:歡迎投資,但彆想搞特殊,彆想用背景來壓人。
陳明達臉上的笑容微微僵硬了一下,隨即恢複自然:“那是自然,守法經營是企業之本。有李書記這句話,我就更放心了。”
那位統戰部的處長則低頭喝著茶,仿佛事不關己。
會見在一種看似融洽,實則暗藏機鋒的氛圍中結束。
送走陳明達一行,李毅飛對陪同會見的副市長和發改委主任交代:“這個項目,按正常程序跟進評估。
記住,優惠政策可以給,但必須在國家和省裡規定的框架內,並且要經過嚴格的科學論證和集體決策,確保公平公正,經得起檢驗。”
“是,書記。”兩人連忙答應,他們也感受到了剛才會見中不同尋常的氣息。
處理完陳明達的事,李毅飛的思緒回到了如何“迂回”找令天明的問題上。
雖然自己以前是他的部下,不過那時候級彆太低了,況且人都會變的,現在令天明是什麼情況自己也不是很清楚,但感覺上令天明和自己不是一路人。
如果直接去省紀委彙報?太突兀,目的性太強。
李毅飛翻看著近期的工作安排,目光落在了過幾天即將召開的“全市優化營商環境暨作風建設推進會”上。
這是一個常規會議,但或許可以做一些文章。
李毅飛叫來秘書長,吩咐道:“這次的作風建設會,規格提高一下。
以市委名義,邀請省紀委相關領導蒞臨指導。
請示文件……直接報送給省紀委辦公廳,並抄報令天明書記。”
這是一個試探。
以市委正常工作的名義邀請,合情合理。
關鍵在於,令天明會不會來?或者,他會派誰來?
消息很快反饋回來,省紀委方麵回複,令天明書記日程已滿,委派省紀委常委、第二紀檢監察室主任韓東平同誌前來參會。
韓東平!李毅飛心中一動。
這是令天明的嫡係乾將,第二紀檢監察室主要負責聯係省直部門和部分地市,權力不小。
派他來,至少說明令天明對工真市的情況,並非毫不關注。
會議當天,韓東平準時出席。他四十多歲,身材精乾,表情嚴肅,話不多,但眼神銳利,透著紀檢乾部特有的審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