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淩嶽於靜室中窺得一絲修複淩一的玄機時,遠在江南西路茫茫群山中的嶽璃,正經曆著尋訪路上的又一次波折。
根據村民指引,嶽璃帶領小隊找到了那座深藏於原始森林中的廢棄道觀。道觀早已破敗不堪,斷壁殘垣間爬滿了藤蔓,隻有正殿的三清雕像還依稀可辨,但也布滿了鳥獸的糞便和苔蘚。他們在觀中仔細搜尋了數日,除了幾本早已被蟲蛀鼠咬、字跡模糊的普通道經和一些腐朽的日常用具外,並未發現任何與“寒玉髓”或煉丹相關的明顯線索。
就在眾人有些氣餒,準備撤離之時,負責在殿後搜查的趙晟卻有了意外發現。他在一處坍塌的偏殿石基下,發現了一個被泥土半掩的、材質非金非玉的扁平盒子。盒子密封極好,費了好大勁才打開,裡麵並非想象中的靈丹妙藥或寒玉,而是幾卷用某種特殊藥水處理過、字跡依然清晰的絹本書籍。
嶽璃仔細翻閱,發現這些並非道經,而是前朝一位喜好金石煉丹的隱士留下的筆記殘卷。其中大部分內容都是關於各種礦石性質、丹爐火候的記載,晦澀難懂。然而,在最後一卷的末尾,卻有一段簡短的記載,引起了嶽璃的注意。
那段記載提及,這位隱士曾遊曆至極北苦寒之地,於萬丈冰崖之下,偶見一種“觸手生溫、內蘊流光”的奇異玉石,疑是傳說中的“溫玉”或“寒玉精髓”,但因環境險惡,未能取得,隻帶回少許碎屑。筆記中還粗略描繪了那玉石的外觀特征和可能出現的極北地貌。
“極北苦寒之地…萬丈冰崖…”嶽璃喃喃自語,眉頭緊鎖。這個範圍太模糊了,幾乎是大海撈針。而且宋末時節,所謂的極北之地,很可能已在蒙古控製之下,甚至更北的未知區域,路途遙遠,環境惡劣,凶險程度遠超江南。
雖然線索渺茫,但總比毫無頭緒強。嶽璃將筆記小心收好,決定將此發現先行回報巴州,由淩嶽定奪。同時,她打算繼續在江南西路一帶探尋其他靈材的線索,尤其是“雷擊木”和“源石”,不能將所有希望寄托於一條如此艱難的路徑。
然而,就在他們準備離開道觀下山時,卻與一夥不明身份的武裝人員遭遇。這夥人約有三四十人,衣著混雜,但裝備精良,行動矯健,似乎也在山中尋找什麼。雙方在狹窄的山道上碰麵,頓時劍拔弩張。
“你們是什麼人?在此作甚?”對方領頭的一名疤臉漢子厲聲喝問,眼神警惕地掃過嶽璃等人,尤其是在他們攜帶的兵器和那個剛發現的盒子上停留了片刻。
嶽璃心知不能暴露真實目的和身份,便按事先準備好的說辭,自稱是北地來的藥材商人,入山采藥迷路。但對方顯然不信,言語間多有試探,甚至隱隱形成包圍之勢。
趙晟等人暗中握緊了兵器,氣氛緊張至極。嶽璃看出這夥人絕非善類,而且似乎彆有目的,不願節外生枝,便示意隊員保持克製,主動提出讓開道路。
那疤臉漢子狐疑地打量了他們許久,最終似乎也不想在此地動手,冷哼一聲,帶著手下悻悻而去,但臨走前那陰鷙的眼神,讓嶽璃感到一絲不安。
“將軍,這夥人…不簡單。看他們的步伐和眼神,像是軍伍出身,但又帶著一股匪氣。”趙晟低聲道。
嶽璃點點頭:“此地不宜久留。我們立刻下山,換個方向繼續探尋。另外,派人暗中跟著他們,看看他們到底想乾什麼。”她敏銳地感覺到,這夥人的出現,或許並非偶然。
帶著新的線索和一絲隱憂,嶽璃一行人再次消失在江南的崇山峻嶺之中。而關於這夥神秘人的情報,也隨著她的下一次傳信,送到了巴州淩嶽的案頭。
巴州這邊,淩嶽接到嶽璃的信時,正在聽取冉璡關於“指南車”改進成功的彙報。工匠們根據淩嶽的提示,成功製作出了靈敏度更高、更穩定的懸針式指南車,雖然仍顯簡陋,卻已是劃時代的進步。
看完嶽璃的信,淩嶽對“極北寒玉髓”的線索既感到希望,又深知其艱難。他回信囑咐嶽璃,極北之事暫且記下,當前以尋找相對可行的“雷擊木”和“源石”為主,務必確保安全,若事不可為,不必強求。同時,他對信中提到的神秘武裝人員上了心,下令讓冉璡通過王堅的渠道,查探近期江南西路是否有特殊勢力活動。
處理完嶽璃的事情,淩嶽將注意力轉回內部。經過數月的休養生息,巴州民生初步穩定,軍隊戰力有所恢複,是時候進行下一步了。
他召見張玨和冉璡,提出了一個新的構想:“巴州不能永遠困守一隅。我等需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我意,組建一個更加隱秘、覆蓋範圍更廣的‘察事廳’,不僅負責軍情刺探,更要搜集各地民情、物產、技術、乃至各方勢力動向的信息,繪製精細地圖,為將來決策提供依據。”
張玨和冉璡對視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讚同。亂世之中,信息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此事可由‘夜不收’基礎上擴展,選拔機敏忠誠之士,分批派往各地,以行商、遊曆、投親等身份為掩護建立據點。初始範圍不必太廣,可先側重於川蜀、荊湖、乃至京畿周邊。”淩嶽詳細闡述著自己的想法,這相當於要建立一個雛形的情報網絡。
“主公深謀遠慮!此事確有必要。隻是…所需銀錢人手…”冉璡考慮得更加實際。
“銀錢從府庫秘密撥付,初期不求速成,但求穩妥可靠。人選務必精挑細選,寧缺毋濫。”淩嶽決然道,“此事由冉先生總籌,張將軍從軍中遴選可靠骨乾協助。”
“遵命!”二人領命。他們知道,這“察事廳”一旦建成,將成為淩嶽勢力延伸出去的耳目和觸角,意義深遠。
就在淩嶽著手布局未來的情報網絡時,一個意外的“人才”送上了門來。一名原夔州府的小吏,名叫沈括與北宋科學家同名),因不滿史嵩之所為,在巴州之戰後輾轉前來投奔。此人雖官職卑微,卻對算學、地理頗有研究,尤其擅長繪製地圖。冉璡考察後,認為其確有才學,便引薦給淩嶽。
淩嶽親自考校,發現此人對數據敏感,思維縝密,正是籌建“察事廳”和未來進行各種規劃所需的專業人才,大喜過望,當即委以其重任,令其協助冉璡負責信息整理和圖籍繪製工作。
沈括的投靠,雖是個例,卻也讓淩嶽看到了名聲漸起帶來的好處。隻要堅持抗蒙、善待百姓,總會吸引到誌同道合的人才。
巴州,就在這內外兼修、穩紮穩打中,悄然積蓄著力量。淩嶽的身體一天天好轉,掌心的印記似乎也隨著他精神的恢複而愈發清晰。他仿佛看到,一隻稚嫩的雛鷹,正在這宋末的烽煙中,慢慢豐滿著羽翼,準備著迎接更廣闊的天空。
喜歡時空霸主:從宋末開始打造全球帝請大家收藏:()時空霸主:從宋末開始打造全球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