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瑬後,立刻展現其親興國軍的姿態。
他先是派出使者,前往仁川與劉七等人,迅速達成了停火協議。
協議中,朝鮮興國軍對目前已占島嶼和沿海一些據的臨時使用權,並允許興國軍在價川、德川、笏洞等礦區進行礦產勘探和開采,朝鮮方麵提供。
其次,他以北虜包藏禍心,不宜深交為由,開始逐步冷淡與後金的關係,減少朝貢份額,並以各種借口拖延物資供應。
金瑬也算是看明白了,朝鮮這個地方山高路過多,後金和大明都很難直接派兵過來,乾預朝鮮的政事,他正好趁此良機擺脫他們的控製。
對內,他大力提拔西人黨成員,鞏固自身權力,並利用從與興國軍的中獲得的利益,包括部分礦產收益分成、貿易特權等等,籠絡地方上的官員和武將。
對於趙子龍和興國軍而言,這次政變也是帶來了巨大的戰略收益。
將資源獲取變得合法化與穩定化了,原本的武裝占領變成了協議使用,從此變得名正言順,興國軍可以明目張膽在當地駐軍、招攬礦工、開發礦產。
開采和運輸活動也從地下轉到公開,阻力大減,效率倍增。
同時,一個親興國軍的朝鮮政權,確保了側翼安全,也無需再在朝鮮方向投入過多的兵力。
新政權的建立,直接斷了後金通過朝鮮獲取部分物資、進行戰略牽製的可能,也削弱了其潛在實力。
朝鮮成為了興國軍事實上的勢力範圍,為興國軍未來可能向更廣闊領域,比如東瀛、遼東,的拓展建立了前進基地。
儘管金瑬並非完全聽話的木偶,他也在利用興國軍鞏固自身權力,並有自己的小算盤。
但在當前階段,雙方的利益可是高度一致的。
趙子龍通過軍援、經濟紐帶以及其女在手等多重手段,牢牢掌握著主導權。
朝鮮半島,以一種完全出乎大明和後金意料的方式,悄然改變了顏色,成為了興國軍這盤大棋中,一枚至關重要的棋子。
金瑬如願以償地登上了王位,但麻煩卻遠未結束。
逃走的鼇拜在邊境再次集結部隊,揚言要清君側。
朝鮮各地了呢仍忠於李倧或其他黨派的勢力在負隅頑抗。
最棘手的是,還有明朝方麵派來的特使,對這次政權更迭也表示了嚴重的關切。
主公,我們可能低估了這件事的影響。
柳如煙憂心忡忡地彙報:根據情報,明朝雖然無力乾預,但已經要求沿海及東江鎮等地方加強戒備。後金方麵,皇太極似乎有意借此機會大做文章。
更讓人頭痛的是,金瑬在掌權後,表麵上非常順從和友好,但是暗地裡也有很多小動作。
他暗中與日本幕府聯係,試圖引入第三方勢力來製衡興國軍。
嗬嗬,正常,隻有永恒的利益,沒有永恒的朋友!
趙子龍對這些事情倒是看得很開,隻是微微笑道:隻要整體可控就行,一旦對方不老實,可以適當地敲打敲打,讓金瑬明白,誰才是真正的主人。
我們可以用軍援拿捏他們;也可以用軍隊威懾他們;更可以在他們內部分化和扶持政敵……”
在計劃設計之初,趙子龍就已經想到了各種各樣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