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興國軍淘汰的軍械,也武裝起了效忠於他的私兵和部分被拉攏的部隊。
此時,大明朝廷也是內患不斷。
崇禎七年1634年)的冬天格外寒冷。
凜冽的北風席卷中原大地,卷起漫天黃沙,將本就凋敝的大地籠罩在一片灰蒙之中。
然而,在河南滎陽這座古城內,卻湧動著一股與嚴寒截然相反的灼熱暗流。
來自大明腹地的十三家義軍首領,號稱七十二營,二十餘萬人馬,如同百川歸海,秘密彙聚於此,共商反明大計。
這便是曆史上著名的滎陽大會。
滎陽城內,原本的縣衙大堂被攻陷後,臨時改作了議事廳。
粗獷的義軍將領們取代了原本文雅的朝廷命官,空氣中彌漫著汗味、皮革味和一股若有若無的血腥氣。
端坐主位的是闖王高迎祥,他年約四旬,麵容粗獷,眼神銳利如鷹,一身鎖子甲外罩著猩紅鬥篷,不怒自威。
作為義軍中實力最雄厚、聲望最高者,他自然被推舉為盟主。
其下首左邊是八大王張獻忠,他身材高大,滿臉虯髯,一雙環眼精光四射,腰間挎著一口九環大刀。
他性情暴烈,但用兵狡詐,麾下兵馬精銳,是高迎祥現在地位最有力的競爭者。
右邊是曹操羅汝才,此人麵白微須,看似文弱,眼中卻常含笑意,隻是那笑意背後藏著令人捉摸不透的深沉。
此人足智多謀,善於籠絡人心,在義軍中素以著稱。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再往下,則是老回回馬守應、革裡眼賀一龍、左金王賀錦、改世王許可變、射塌天李萬慶、混十萬馬進忠、過天星惠登相、順天王、橫天王、九條龍等大大小小的首領。
這些人或彪悍,或陰鷙,或爽直,但卻個個都是刀頭舔血、桀驁不馴之輩。
大堂內炭火燒得劈啪作響,卻驅不散彌漫在空氣中的緊張和猜忌。
各路義軍雖然同舉反旗,但彼此之間齟齬甚多,劫掠地盤、爭奪糧草、甚至火拚之事時有發生。
此次若非朝廷調集重兵,以洪承疇為五省總督,左良玉、陳奇瑜等悍將四麵合圍,壓力巨大,這些梟雄們絕不會輕易坐到一起。
其實,如果按照曆軌跡,朝廷原本的圍剿總負責人是盧象升,還有曹變蛟,孫傳庭各鎮一方,但這些人現在都已經是趙子龍的麾下,也算是變相的給起義軍減輕了一些壓力。
諸位!
高迎祥首先開口,聲如洪鐘,打破了現場的沉默:目前,官軍勢大,洪亨九步步緊逼,欲將我等分而殲之!今日聚義於此,當同心協力,共商破敵之策,若再各自為戰,恐被官軍逐個擊破,死無葬身之地!
高迎祥的開場白立刻引來了各人的熱議,但並非所有人都買賬。
張獻忠就首先質疑道:闖王說得在理!
接下來猛地站起,聲震屋瓦:但老子先把話挑明了!合兵可以,但是誰為主?誰為副?繳獲如何分配?他娘的彆到時候讓老子的人在前麵拚死拚活,有些龜兒子在後麵撿便宜!
他環眼掃過羅汝才等人,仿佛意有所指。
喜歡明末狠人:苟在遼東開荒建後宮請大家收藏:()明末狠人:苟在遼東開荒建後宮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