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濟南知府李德明的夫人張氏,以及布政使司參政王永年的兩位愛妾——擅長撫琴的柳氏和精於丹青的蘇氏,正好結伴前往泰山碧霞祠進香祈福,聽聞有官兵出動“剿匪”,出於好奇和尋求庇護的心理,她們的馬車隊伍竟也遠遠地跟在了周遇吉大軍的後方,想等“戰事”平息後繼續上山。
因為周易吉說的太輕太輕描淡,三位貴太太也就沒當回事,就當是春遊踏青一樣。
這一日,泰山基地外圍的哨塔上,了望的士兵發現了遠處揚起的塵土和隱約的旗幟。
“敵襲!官兵來了!”
哨兵立刻吹響了警號。
工地上一片忙碌的景象瞬間停止,但並未出現慌亂。
趙子龍實行的是全民皆兵的政策,即使是其他崗位人員,也都天天習武做培訓,也能算是半個士卒吧,所以遇到各種情況如何應對,提前都有預案。
在軍官和老兵們的呼喝下,工程隊員們迅速按照預案,向預設的防禦區域撤退。
同時快速領取武器列成戰鬥隊形,排在軍隊後麵作為輔助戰力。
而負責護衛的陸軍團,則在團長張誠的指揮下,迅速依托現有防禦工事進入臨戰狀態。
工程隊來到這裡的第一項工作就是先將防禦工事全部建好。
他們並未像傳統軍隊那樣列出密集陣型,而是依托剛剛挖好的部分壕溝和簡易胸牆,分散布置火力點。
更令人驚奇的是,十幾門被士兵們戲稱為“小毛驢”的輕型野戰炮,被迅速從拖車上解下,推到預先選定的炮兵陣位。
這些炮安裝在帶有兩個輪子的炮架上,由騾馬牽引,機動性遠超這個時代的任何火炮。
周遇吉率領三千官兵,遠遠看到前方一片忙亂的工地和那些衣衫混雜、看似烏合之眾的“民夫”,心中更是不屑。
他揮動令旗,前鋒騎兵開始加速,試圖衝散對方的陣型,步兵緊隨其後,呐喊著發起了衝鋒。
在他們看來,這將會是一場一邊倒的屠殺。
然而,當官兵進入一千步左右距離時。
“媽的!炮兵!給老子轟他娘的!”
張誠看著發起衝鋒的官兵,吐了口唾沫,興奮莫名,下達了炮擊命令。
早已準備就緒的炮兵陣地上,炮手們迅速完成了最後的瞄準。
“轟!轟!轟!”
十幾門“小毛驢”發出了震耳欲聾的咆哮!
實心鐵球呼嘯著砸進官兵密集的隊形中,犁出一道道血肉胡同!
更有幾發炮彈幸運地落在了周遇吉的帥旗附近,炸得泥土飛濺,護衛更是死傷一片!
“這是什麼炮?!怎麼能打這麼遠?!還能拉著跑?!”
周遇吉被親兵撲倒在地上,耳朵嗡嗡作響,臉上沾滿了泥點和血沫,心中充滿了驚駭和難以置信。
但是這個時代的火炮,一是數量少,再一個就是好無法大麵積地殺傷,也無法防禦,隻能是誰碰到誰倒黴。
在軍官的嗬斥和威逼之下,剩餘的官兵仍然向前推進。
當距離推進到200步左右的時候,興國軍陣地上突然響起一聲尖銳的哨響。
“預備——放!”
隨著軍官令下,燧發槍爆豆般的齊射聲驟然響起!白色的硝煙彌漫開來,衝在最前麵的騎兵如同撞上了一堵無形的牆壁,人仰馬翻!鉛彈輕易地穿透了他們的棉甲和皮甲,帶出一蓬蓬血雨。
“火銃?!竟然有這麼多?!”
周遇吉瞳孔一縮,但並未太過驚慌,明軍中也裝備有火器,他命令弓箭手和鳥銃手還擊,步兵繼續衝鋒,試圖靠人數優勢貼近肉搏。
但興國軍的火力密度和持續性,卻遠超他的想象。
第一排射擊完畢後,迅速後撤裝彈,第二排緊接著上前射擊,然後是第三排,循環往複,槍聲幾乎沒有間斷!
而且對方的射程和精度,也遠遠超過了明軍手中的老舊火門槍和弓箭。
在明軍的射程之外,明軍士兵就已經紛紛中彈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