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詔看著那清晰的對照圖表,不由眼中放光,他一直在明軍軍隊,對明軍的編製非常熟悉,對照趙子龍的編製他覺得還是這套更簡潔有效。
於是就忍不住興奮的說道:“妙啊!有了這軍銜,誰大誰小,一目了然!就算是不同部隊的兵湊到一起,也能立刻知道該聽誰的!這比朝廷那套混亂的武官散階實用多了!”
“具體授銜細則,由軍務處會同總政務部人事司儘快擬定。”
趙子龍最後下令:“首批授銜,主要依據現有職務、戰功和能力。我們要讓每個兄弟都知道,隻要努力,就有晉升的希望!要讓這身軍裝和肩上的星星杠杠,成為人人向往的榮耀!”
會議結束後,整個興國軍體係都為之震動。
軍製改革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傳遍了興國軍上下。
無論是萊州基地、泰山新基,還是遠在西海五島的海軍陸戰隊,所有人都沉浸在一種興奮與期待交織的氛圍中。
那傳說中的“肩章”、“軍銜”,成為了茶餘飯後最熱門的話題。
經過軍務處和總政務部人事司連日來的緊張評議與核查,首批授銜名單終於確定。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萊州基地中心廣場上,舉行了興國軍曆史上第一次隆重的集體授銜儀式。
廣場四周旌旗招展,正中臨時搭建了一座木質高台。
台下,參與授銜的甲種師、海軍及總部機關的代表官兵,按建製列成一個個整齊的方陣,清一色的靛藍新軍裝,綁腿紮得結實,雖然軍銜肩章尚未佩戴,但那挺直的脊梁和昂揚的精氣神,已然構成了一幅極具視覺衝擊力的畫麵。
更外圍,則是聞訊趕來觀禮的眾多民眾,人山人海,翹首以盼。
趙子龍身穿特製的、尚未佩戴軍銜的深藍色將官禮服,健步登上高台。
盧象升、孫傳庭、曹文詔、宋應星、柳如煙等文武高層分列兩側。
關月貞作為司儀,聲音清亮地宣布授銜儀式開始。
首先由盧象升宣讀《興國軍軍銜條例》總則,明確了軍銜的意義、等級和晉升途徑。
隨後,重頭戲到來。
“授銜開始!”
關月貞高聲道,“首批授予少將軍銜者:曹文詔、盧象升、孫傳庭!”
在萬眾矚目下,曹文詔代表軍方宿將、盧象升代表總政、孫傳庭代表戰略謀劃三人出列,登上高台。
趙子龍親自將繡有金色鬆枝和一顆金星的少將肩章,鄭重地彆在他們的肩頭。
台下頓時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和歡呼聲。
曹文詔激動得臉色通紅,撫摸著肩章,仿佛年輕了十歲。
接著,授予大校、上校軍銜,包括了劉七親衛司司長,授大校)、海軍司令授大校)、各甲種師暫定師長授上校)以及柳如煙貿易和情報部長,文職大校,肩章是金底毛筆)等核心部門負責人。
然後是中校、少校……隨著一批批軍官上台,從趙子龍或盧象升手中接過代表各自等級的肩章,台下相應部隊方陣便會爆發出熱烈的歡呼。
尤其是當一些戰功卓著的營、連級軍官被授予尉官軍銜時,他們麾下的士兵更是激動得嗷嗷叫。
“看到沒!咱們連長是上尉了!”
“嘿嘿,咱們排長也混上中尉了!下次打仗,咱也跟著升!”
榮譽感、歸屬感和向上的動力,在這一刻終於算是被充分調動起來。
授銜儀式極大地提升了士氣,但也並非全是和諧之音。
儀式結束後,趙子龍回到書房,秘書司林婉兒便送來了一份由稽查司侯三密報的情報。
“主公,授銜名單公布後,大部分官兵歡欣鼓舞,但也有少數人私下有些議論。”
林婉兒輕聲彙報:“主要是一些原官軍出身、自恃資曆老的軍官,對部分年輕、但戰功或能力突出的同僚晉升較快,心中略有不服。還有……個彆讀書人出身的文職,對與武職同殿授銜,且初期級彆不低,微有詬病,覺得有失‘體統’。”
趙子龍聞言,並不意外,隻是笑了笑:“水至清則無魚,人有私心雜念很正常。告訴侯三,密切關注,但暫時不必動作,隻要不違反軍紀,發發牢騷隨他們去。要用事實和戰績說話,讓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這套軍銜製度才能真正樹立起威信。”
他頓了頓,眼中閃過一絲銳利:“不過,若有誰敢陽奉陰違,甚至拉幫結派,破壞團結,那就彆怪我趙子龍不講情麵,正好拿來做典型,以儆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