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經過嚴格培訓的教導員和政治輔導員,如同種子般撒向興國軍的每一個角落。
連隊裡,訓練間隙,他們會組織士兵學習簡化字,唱軍歌,如《興國軍戰歌》:“我們是百姓的子弟兵,為了吃飯為了活命……”;工坊裡,休息時間,他們會宣講政策,調解糾紛;甚至流民安置點,也活躍著他們的身影,安撫情緒,解釋規矩。
潛移默化中,“興國軍”不再僅僅是一個軍事組織或管理機構,更逐漸成為一種信仰和精神的寄托。
士兵們知道為何而戰,民眾明白為何而留,整個基地的凝聚力空前高漲。
這些舉措都是趙子龍根據我黨我軍的成功經驗進行複製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取得的效果也是空前的好。
從一開始,趙子龍就非常重視整個團隊的思想和信仰教育,這是一個團隊保證凝聚力和戰鬥力最重要的因素,遠遠勝過火炮利器。
就在興國軍內部進行著深刻的思想建設的同時,外界的戰火卻已呈燎原之勢。
孔有德在登州站穩腳跟後,自封“都元帥”,耿仲明為“總兵官”,打出“替天行道”的旗號。
陳有時、毛承祿等原東江鎮舊部也是紛紛聞風來投,叛軍聲勢一時大振,兵力迅速膨脹至數萬。
隨著實力的增加,他們的野心也更大,目光投向了山東半島的另一顆明珠,也是通往內陸的咽喉——萊州府。
崇禎四年秋,趁著外地剿匪軍尚未到達的時機,孔有德率軍揮師西進,猛攻萊州。
此時的萊州城內,新任山東巡撫餘從治、登萊巡撫謝璉、萊州知府朱萬年等官員同仇敵愾,誓死守城。
他們汲取了登州失陷的教訓,加固城防,清查內奸,動員軍民一起守城。
叛軍依仗從登州獲取的大量火器,尤其是紅衣大炮,日夜猛轟城牆。
萊州守軍和百姓則在官員帶領下,拚死抵抗。
城牆數次被轟開缺口,又數次被守軍冒死填上。
城中糧草逐漸短缺,守軍傷亡慘重,但抵抗意誌卻並未消沉。
戰鬥進行得異常慘烈。
知府朱萬年為激勵士氣,親自上城頭督戰,不幸中炮身亡。
巡撫餘從治在組織反擊時,被流矢射中,傷重不治。
登萊巡撫謝璉在一次出擊試圖破壞叛軍炮陣時,因寡不敵眾,陷入重圍,力戰被俘。
萊州,這座堅強的城池,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苦苦支撐!
城中軍民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但也給叛軍造成了重大殺傷,牢牢拖住了孔有德主力北進的步伐。
萊州血戰的消息傳至京城,崇禎皇帝又驚又怒。
他原本還對招撫孔有德還抱有一絲幻想,此刻徹底破滅。
萊州若失,整個山東半島將儘落叛軍之手,後果不堪設想!
他嚴辭斥責了前期剿匪不力的官員,下詔催促左良玉快速行軍,儘快到達戰場剿匪,務求儘快平定孔有德之亂!
明軍主力雖在遼東對陣後金時屢戰屢敗,但對付內部叛軍,尤其是有了朝廷決心和援軍的情況下,依然具備相當強的戰鬥力。
喜歡明末狠人:苟在遼東開荒建後宮請大家收藏:()明末狠人:苟在遼東開荒建後宮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