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詳細部署道:第一,由海軍負責,抽調主力戰艦,掩護運兵船和工程船隊,以‘商隊’或‘漁民’身份為掩護,分批前往目標區域。若遇朝鮮當地微弱抵抗,或可嘗試交涉,許以錢財;若其不識時務,則堅決以武力清除,速戰速決!
第二,占領目標區域後,立刻構築簡易防禦工事、碼頭、倉庫。李河的運輸司要全力保障,將水泥、預製構件、工程器械和首批駐軍、工匠迅速運抵,站穩腳跟。
第三,由陸軍部抽調精銳,組建海外駐防兵團,由……第一師師長兼任首任指揮,負責所有海外礦產點的常態駐軍與安全防衛!駐軍規模根據礦區重要性和當地情況而定,至少保證每個主要礦區有一個加強營的兵力。
第四,科技部劉大友的勘探司要立刻跟進,對占領礦區進行更精細的勘探,規劃開采方案。並且組織招募當地流民或俘虜,儘快開展礦產的開采和初加工工作!
第五,所有開采出來的礦石,在當地進行粗加工,優先通過海路運回萊州、泰山基地。要形成一條穩定的、隱蔽的‘海上礦產運輸線’!
趙子龍語氣森然,反複強調道:記住幾點:其一,行動要快,趁朝鮮反應過來之前,造成既定事實!其二,手段要靈活,能騙則騙,能買則買,必要時才動武,儘量減少動靜!其三,嚴格控製消息,對外暫時不打出我興國軍旗號,可偽稱海盜、倭寇或不明商團,混淆視聽!其四,也是最重要的,占了地方,就要牢牢守住,將其變成我興國軍的長期的海外飛地!我們要的,不是一時的掠奪,而是長期的、穩定的資源供應地!
沈廷揚、孫傳庭等人轟然應諾,個個摩拳擦掌,眼中充滿了海外開疆擴土的激情。
對於文臣武將來說,沒有什麼是比開疆擴土功勞更大的了。
命令下達後,整個興國軍體係如同上緊了發條的鐘表,開始為未來的跨海奪礦行動高速運轉起來。
海軍港口內,戰艦進行著最後的檢修和物資裝載,水兵們進行著針對性操練。
沈廷揚與李河反複推敲著航線、登陸點和運輸方案。
孫傳庭則從各甲種師中抽調久經戰陣的老兵和基層軍官,組建海外駐防兵團的骨乾框架,並進行性訓練。
科技部勘探司的成員們則抓緊時間熟悉李盛帶回來的地質資料,準備各種勘探工具。
開荒和基建部的工程技術人員,則開始設計適用於海島的簡易碼頭、營房和礦石堆放場。
柳如煙的情報司也全力開動,利用在朝鮮建立起來的情報網,密切關注朝鮮官方和當地駐軍的動向,為跨海行動提供實時的情報支持。
數日之後,在一個晨霧彌漫的清晨,一支由五艘戰艦、十艘大型運兵貨船以及若乾輔助船隻組成的混合艦隊,悄然駛離了萊州灣基地,消失在茫茫海霧之中,向著朝鮮西海岸的價川、德川、仁川,駛去了第一批搶占力量。
站在基地了望塔上的趙子龍,望著艦隊消失的方向,目光深邃。
他知道,這一步跨出,興國軍的戰略方向,將進行巨大的改變,現在大明和後金實力還非常強大,不是自己可以抗衡的。
唯有朝鮮是個軟柿子,現在去搶他們是最好的選擇。
奪取朝鮮的礦產資源,不僅僅是解決當下的燃眉之急,更是為未來更宏大的圖景,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這盤棋,會隨著一顆顆海外棋子的落下,變得越來越廣闊。
仁川位於朝鮮西海岸,船隊首先選擇仁川附近一處隱蔽且易於防守的岬角,建立了陸上前進基地。
這個地方不僅可以安排陸軍,艦隊也能給他提供戰鬥和資源支持。
以此為基礎,一方麵向笏洞銅礦區域滲透,派出小股部隊偽裝偵查,收買當地礦頭;另一方麵,可以控製仁川周邊沿岸,監視漢城方向。
另外,針對價川、德川等內陸礦區,行動則是更為隱秘。
精銳小分隊偽裝成商隊或逃難邊民,在李盛和李貞妍情報網的接應下,潛入礦區周邊,先建立秘密聯絡點和小型物資囤積處。
通過金錢開道、糧食誘惑,甚至暗中支持前來礦場的礦工與腐敗礦監對抗等等方式,逐步施加影響,並開始小規模、零星的礦石收購和秘密運輸。
至崇禎六年1633年)春,一條連接朝鮮西海岸關鍵資源點和戰略要地的隱秘控製鏈已初具雛形。
孫傳庭的海外駐防兵團在各據點部署到位,構築了初步的防禦體係。
因為部隊和開發人員是分開入駐,並且駐紮地點都是在山區等比較偏僻的地方,再加上情報處當地朝鮮人的掩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