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的文字漸漸隱去,一幅波瀾壯闊的畫卷,緩緩展開。
畫麵之中,是連綿的軍營,是招展的旌旗。
【大明建國之初,太祖朱元璋與漢王陳友諒於鄱陽湖一帶展開決戰。】
【陳友諒號稱六十萬大軍,戰船巨艦,遮天蔽日,氣勢滔天。】
【反觀大明一方,兵力不過二十餘萬,且多為步卒,水師孱弱,處於絕對劣勢。】
畫麵一轉,來到了朱元璋的中軍大帳。
帳內,氣氛凝重到了極點。
藍玉、徐達等一眾悍將個個麵色焦急,盔甲上還帶著血跡。
“陛下!不能再等了!”
藍玉率先開口,聲音洪亮如鐘。
“陳友諒那廝欺人太甚,仗著船堅炮利,天天在咱們門口叫陣!”
“弟兄們的火氣都快壓不住了!”
“末將請戰!定要挫一挫他們的銳氣!”
“末將附議!”徐達也站了出來,“再這麼被動挨打,我軍士氣就要泄了!”
朱元璋眉頭緊鎖,看著沙盤上敵我懸殊的兵力對比,心中也是一片焦灼。
他將目光投向了帳中一個始終沉默不語的文士。
“伯溫。”
“你怎麼看?”
劉伯溫緩緩抬起頭,他神色平靜,與帳內焦躁的氣氛格格不入。
他先是安撫性地對藍玉等人擺了擺手。
“諸位將軍稍安勿躁。”
隨後,他走到沙盤前,拿起一根木杆,指向了陳友諒大軍的位置。
“陳友諒坐擁五十萬大軍,兵力數倍於我,其戰船更是冠絕天下。”
“此等形勢,硬碰硬,乃是取死之道。”
他頓了頓,嘴角勾起一抹莫測的弧度。
“陳友諒此人,雖有梟雄之姿,卻性情驕狂,剛愎自用。”
“他現在最想要的,就是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一舉擊潰我們。”
“既然如此,我們何不……順了他的意?”
“什麼?”
眾將領都是一愣。
劉伯溫的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我們要讓他贏,讓他小贏幾場,讓他覺得我們不堪一擊,讓他徹底放鬆警惕。”
“欲要取之,必先予之。”
畫麵飛速流轉。
果不其然,在接下來的幾次交鋒中,明軍節節敗退,丟盔棄甲。
陳友諒大喜過望,認定朱元璋已是強弩之末,隨即下令全軍出擊,乘勝追擊。
浩浩蕩蕩的大軍,追著“潰敗”的明軍,一頭紮進了一處狹長的山穀之中。
就在陳友諒的先頭部隊即將衝出穀口時,異變突生!
隻見原本四散奔逃的明軍,竟通過山穀兩側的無數隱秘暗道,悄無聲息地撤離了山穀。
緊接著,隨著震天的轟鳴,無數巨石和滾木從山頂落下,瞬間堵死了狹窄的穀口與穀尾!
五十萬大軍,成了一支被裝進口袋裡的魚。
山穀之上,劉伯溫一襲青衫,迎風而立,冷漠地看著穀中亂作一團的敵軍。
“圍!”
劉伯溫隻下了一個字。
一個冷酷到極點的命令。
藍玉、徐達、常遇春等悍將,率領著近三十萬大明將士,如同最精密的機器,開始瘋狂運轉。
他們沒有選擇強攻。
而是選擇了最穩妥,也最殘忍的辦法。
圍困。
三個狹窄的山穀出入口,被巨石和土方徹底堵死。
近三十萬大軍,將整個山穀圍得水泄不通。
時間一天天過去。
山穀之內,陳友諒從最初的暴怒,到嘗試突圍,再到最後的絕望。
他那號稱六十萬的大軍,在狹長的地形裡根本施展不開,成了真正的甕中之鱉。
三個月後。
穀內糧草斷絕,疫病橫行,哀鴻遍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