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國心裡那點剛剛升起的敬畏,瞬間被這句話衝散了。
果然還是外行。
他心裡冷笑,這不還是把他們當成批改作業的語文老師了嗎?
行,拿錢辦事,應付一下就走。
他被分配到了一個由林振華指導的機械材料學小組。
一個看起來不過大二模樣的男生,有些拘謹地遞過來一份打印好的草稿。
“劉總編,您好。這是我們剛做完的實驗報告,關於‘龍鱗焊’在鈦基複合材料上的微觀結構與力學性能分析,麻煩您……”
劉建國心不在焉地接過來,目光隨意地在紙上掃過。
下一刻,他的動作停住了。
他的視線,凝固在報告的第一張配圖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那是一張清晰到令人發指的電鏡照片。
完美的晶格結構,如同神明手中的藝術品,在微觀世界下呈現出一種他從未見過的、瑰麗而穩定的形態。
他的手,開始不受控製地抖動。
他猛地翻到後麵,看到的是一頁又一頁完美到無可挑剔的實驗數據,每一個數據點都像一顆釘子,狠狠砸在他的認知上。
他猛然抬頭,死死地盯著眼前這個年輕的學生。
他的聲音因為激動而變得嘶啞、尖利。
“這……這數據!這照片!是你們自己做出來的?”
學生被他的反應嚇了一跳,下意識地點頭。
“是……是的,劉總編。林院長剛教我們的,前後花了大概三個小時。”
“那個……能麻煩您先看看我們引言部分的語法,有沒有什麼問題嗎?”
“砰!”
劉建國感覺自己的腦子裡有什麼東西炸開了。
語法?
去他媽的語法!
這份東西,彆說草稿了,就算是現在拿去直接發表,都足以在整個國際材料學界掀起一場十二級地震!
他過去三十年審過的所有稿件,在這份報告麵前,都像是小孩子的塗鴉!
他不是來輔導的。
他感覺自己像一個拿著諾貝爾獎得主的手稿,被要求檢查裡麵有沒有錯彆字的文盲。
這是一種碾壓。
一種來自更高維度文明,對原始部落的降維打擊。
劉建國拿著那份薄薄的草稿,手卻重如千斤。
而這樣的一幕,正在“先知”大樓的每一個角落上演。
農學期刊的編輯,看著“神農”水稻全新的基因測序報告,嘴巴張得能塞下一個雞蛋。
計算機期刊的編輯,對著一個聞所未聞的“蜂群神經網絡”算法模型,陷入了長達半小時的呆滯。
深夜。
食堂二樓的米其林級夜宵區。
一群往日裡在各自領域高高在上的頂刊編輯們,第一次聚在了一起。
沒有人動筷子。
每個人的臉上,都殘留著混雜了震驚、狂熱、荒誕和自我懷疑的複雜表情。
許久。
劉建國長長地吐出一口氣。
他拿起那份改變了他認知學生論文,對著自己的同事們,一字一頓地說道:
“我們不是來當老師的。”
“我們是流水線上的質檢員。”
喜歡讓你培養技工,你培養出國士無雙請大家收藏:()讓你培養技工,你培養出國士無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