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發布會現場。
醫療人員手忙腳亂地抬著擔架,將口吐白沫的地產老板們往外運送。
閃光燈還在瘋狂閃爍,記錄著這荒誕的一幕。
市長李建民沒有理會身後的騷亂,他抓起外套,大步流星地向外走。
他的秘書小張一路小跑才勉強跟上。
“備車!馬上去市府大樓!”
李建民的聲音帶著一絲壓抑不住的顫抖。
他一邊走,一邊撥通了電話。
“老吳!我是李建民!”
電話那頭是市交通局的局長吳剛。
“規劃局的周局在你旁邊嗎?”
“讓他也聽著!”
李建民對著手機,幾乎是在咆哮。
“給你們半個小時!”
“立刻!馬上!帶著你們的全部家當,不,帶著你們的棺材本!到我辦公室開會!”
掛斷電話,李建民一頭鑽進車裡。
“快!開快點!”
汽車引擎發出一聲轟鳴,絕塵而去。
留下發布會現場,一片狼藉。
半小時後。
海城市政府,頂層會議室。
氣氛壓抑得仿佛能擰出水來。
巨大的海城電子地圖上,王謙發布會展示的金色區域,像一塊巨大的烙鐵,燙在每個人的心上。
交通局長吳剛的臉色比紙還白,他指著地圖,聲音乾澀。
“市長,各位,問題大了。”
“王校長買下的這些地,像一張大網,把臨港、雲山湖、老體育場這三塊徹底包死。”
“但也把我們海城的交通路網,切得支離破碎。”
規劃局的周局長推了推眼鏡,補充道。
“主校區在東海岸,四個分校區散布在城南、城西、城北、市中心。”
“五十萬學生和教職工的日常通勤,會瞬間衝垮我們現有的所有公共交通。”
“海城,會變成一個巨大的停車場。”
李建民端起茶杯,手卻在抖。
“說解決方案。”
吳剛的嘴唇哆嗦了一下,他艱難地吐出幾個字。
“隻有一個辦法。”
“修地鐵。”
“必須修建至少五條全新的地鐵線路,像毛細血管一樣,將這幾個校區和主城區串聯起來。”
李建民把茶杯重重放下。
“預算呢?工期呢?”
吳剛深吸了一口氣,仿佛用儘了全身的力氣。
“初步估算,不算拆遷,光是基建成本,至少需要……”
他伸出兩根手指。
“兩千個億。”
“工期,最樂觀的估計,從勘探到通車,需要八年。”
“轟!”
會議室裡,所有人都感覺腦子炸開了。
一個副市長失聲道。
“兩千億?我們海城一年的財政收入才多少?”
“八年?黃花菜都涼了!”
吳剛一臉絕望。
“這是現實,我們沒有自己的專業工程隊伍,一切都要靠國家調配,這個流程和時間,已經是極限了。”
李建民的身體向後靠在椅背上,他閉上眼睛,臉上滿是疲憊。
王校長給了他一個天大的驚喜,也拋給了他一個天大的難題。
就在整個會議室陷入死寂時。
“吱呀——”
會議室的門,被推開了。
王謙帶著鐘振國,緩步走了進來。
“李市長,沒打擾你們吧?”
李建民像是看到了救星,猛地站了起來。
“王校長!您來得正好!”
他指著地圖,滿臉苦澀。
“您看,您這個規劃,給我們出了個大難題啊。”
王謙掃了一眼地圖,又看了看愁眉苦臉的眾人。
“我剛才在門外聽了一耳朵。”
“兩千億,八年,對嗎?”
吳剛抬起頭,看著這個年輕人,語氣裡帶著一絲怨氣。
“沒錯,王校長,您這個大學城,我們海城接不住。”
王謙走到地圖前,拿起激光筆。
他輕輕搖了搖頭。
“不。”
“你們算錯了。”
吳剛的火氣一下子就上來了。
“我們幾十個專家通宵計算的結果,你說我們算錯了?”
“王校長,我知道您有錢,但基建不是有錢就行!”
“這裡麵的門道,您不懂!”
王謙笑了。
“我不是說錢算錯了。”
“我是說,你們的格局,小了。”
他看著吳剛。
“八年太慢了,等不了。”
“而且,兩千億,也太少了。”
吳剛被他氣笑了。
“王校長,您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兩千億我們都拿不出來,您還嫌少?”
王謙沒有理他,而是轉向李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