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時·陳設】
坤寧宮偏殿早已掃灑潔淨。
紫檀木案上鋪著明黃色緞墊,案前設香鼎三座,青煙嫋嫋繞著梁上懸著的敬天法祖匾額。
案左擺著九旒冕、玄色纁裳淺紅邊的黑色禮服),案右是一柄玉圭、一方錦綬——這是皇子加冠的禮器,每一件都用錦囊裹著,由內侍省的老內侍親自捧著,指尖不敢有半分顫動。
我立在殿角,看著宮女們用銀剪細細修剪案前的瑞草,忽然聽見殿外傳來靴聲橐橐。
轉頭時,見父皇身邊的張總管正引著禮部尚書溫庭玉進來,溫大人穿著緋色官袍,手裡捧著一卷《冠儀》,須發皆白卻精神矍鑠,見了我便拱手:七殿下,吉時快到了。
母後從屏風後走出來,玄色翟衣上的金線在晨光裡流轉。她手裡拿著一麵菱花鏡,鏡柄上鑲著紅寶石,是去年江南進貢的珍品。
吾兒,過來。她聲音溫軟,卻帶著不容置疑的鄭重,今日加冠,便要知二字的分量。
我走到她麵前,她用鏡麵對著我照了照。
鏡中少年劍眉星目,已可見額角的棱角——那是父皇說的皇家骨相。
冠者,禮之始也。母後用錦帕蘸了溫水,輕輕擦拭我的額頭,自今日起,言行要合禮度,不可再如孩童般任性。
正說著,殿外傳來鐘鼓齊鳴——辰時三刻到了。
【巳時·初加】
溫庭玉引我立於殿中拜位,樂官奏起《大和》之樂,編鐘與古琴相和,震得廊下銅鶴擺件都微微發顫。
請加緇布冠。溫大人高聲唱喏。
兩名內侍捧著托盤上前,盤中是一頂緇布冠——黑麻布縫製,前後各垂著三條絲帶,末端係著玉珠。這是士人之冠,取尚質重古之意,提醒著即便是皇子,也需從的本分做起。
母後親自為我加冠,手指穿過絲帶時,我忽然想起五歲那年,她也是這樣為我係發帶,隻是那時她的指尖溫熱,今日卻帶著一絲顫抖。
吾兒,她在我耳邊低語,緇布冠,示有治人之職。往後行事,要記得民為邦本
我低頭應,額頭觸及冠頂的刹那,仿佛有千斤重擔落下來。樂聲漸歇,溫庭玉引我向父皇的禦座方向行三拜九叩大禮,青磚地磕得額頭生疼,卻讓我忽然清醒——這一拜,拜的不僅是父皇,更是天下萬民。
【午時·再加】
初加禮畢,內侍引我入偏室換衣。玄端黑色禮服)的袖口極窄,係玉帶時,侍立的小太監手忙腳亂,總也係不緊帶扣。
我反手一抽,一拽,玉帶地扣上了,倒讓小太監驚得張大了嘴。
再入正殿時,樂聲換了《雍和》,更顯莊重。溫庭玉唱:請加皮弁。
這次捧冠的是兵部尚書韓琦,他手裡的皮弁以白鹿皮縫製,縫綴著十二顆五彩玉珠,陽光透過窗欞照在玉珠上,折射出細碎的光。
皮弁者,巡狩兵事之冠。韓琦的聲音洪亮如鐘,殿下加此冠,當知守土衛疆,不可一日懈怠。
他為我加冠。
樂聲再起時,我換上了素紗中單白色內衣)與玄色纁裳,腰間係著素色蔽膝。轉身時,見母後立於殿柱旁,正用絹帕拭眼角——她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可此刻她的睫毛上分明掛著水珠。
【未時·三加】
第三次加冠前,溫庭玉捧著九旒冕,率百官向我行了半禮。這頂冕旒以白玉為珠,九條絲繩垂在眼前,晃得人幾乎看不清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