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晁雖然不想搭救董卓,但也不敢見死不救,不然定會被整個西涼軍的敵視,還會引來靈帝責罰。
不過見到董卓狼狽的模樣,劉晁還是感覺暢快不已。
因為老師盧植的關係,他和董卓天然便站在了敵對麵,不可能為友。
哪怕他們此番救了董卓,董卓對他的好感度依舊還是負數,顯然是心中欲除他而後快,不可調節。
哪怕是救命之恩,也擋不住董卓欲要加害他之心。
“多謝,老夫還要整頓兵馬,就不打擾你們慶功了,文憂,走,隨我回軍中丘。”
董卓麵色鐵黑,絲毫沒有戰爭勝利的喜悅。
隻是礙於救命之恩,向著公孫瓚和劉晁微微拱手,隨即便迅速立即離開。
他除了是生性寡淡之外,也因為此番損兵折將,也讓他有種無顏再去麵對公孫瓚和劉晁這等小輩的感覺,自然想逃離此處。
“呸,什麼人啊,這是?早知道就不應該這麼急著來救他。”
胡車兒見狀不由對著董卓背影嗤笑道。
董卓神行微頓,顯然聽到了胡車兒的話,不過卻並沒有轉身,反而加快了速度離開。
這倒不是他脾氣好,不和胡車兒計較。
而是因為在此事上他不占據大義。
古時候講究名正言順,人們將大義看得很重,至少為了名聲,他們這些有野心的人會將大義看得很重。
哪怕是曹操,在曆史上屠城也是以曹父被殺作為借口。
“好了,董將軍此戰損失慘重,漢軍總計傷亡一萬,光是西涼軍就占了八成,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心情不好也是應該的。”
劉晁聞言還不忘刻意大聲解釋,出言諷刺。
他可不想去看董卓臉色,連救命之恩都不提供好感度,這種人得罪也就得罪了,反正也是敵人。
看著董卓頭也不回的離開,公孫瓚這才無奈開口勸道:“賢弟還是年輕,做事不夠妥當,太過意氣用事了。”
“年輕人朝氣蓬勃,不意氣用事,那不叫年輕人。”
劉晁心情不錯,聽到公孫瓚之言,還忍不住出言打趣道。
最終,鵲山之戰戰爭統計結果出來,劉晁等人也不禁收起了笑容,此戰可謂是慘烈無比。
經過連番曲折戰鬥,漢軍折損近半,黃巾十去七八,雙方都付出了慘痛代價。
這一戰的規模僅次於長社之戰,事後必定為天下人津津樂道,作為主導公孫瓚和劉晁,也算是有了比肩甚至超越曹操的戰功。
除此之外,趙雲斬將奪旗,關羽陷陣應援,劉晁作為先鋒突襲黃巾後方,公孫瓚從側翼作為主力夾擊張梁,都是足以名揚天下的事跡。
當然,還有拖住張梁大部兵馬的董卓。
不過,董卓是最吃力不討好的那個,完全成了幾人名揚天下的背景板。
不過鵲山之戰也算不上大勝,隻能算是慘勝,雖然損失的大部分都是西涼兵,但畢竟都屬漢軍。
……
中丘大營,公孫瓚正準備撰寫奏章,為此戰立下功勞的眾人請功,劉晁卻是突然帶著趙雲出現,看向公孫瓚直言道:
“伯珪兄,撰寫奏章時,還請將子龍功績寫在你的名下。”
“嗯?這是為何?”
公孫瓚聞言頓時麵露不解。
“嘿嘿,子龍便是那日我前往真定追回的大將,說來還是我搶了伯珪兄的人,而且伯珪兄曾救過子龍的家鄉,他一直想要報答於你,故而還請伯珪兄務必應允。”
劉晁沒有隱瞞,直到這時才將趙雲和盤托出。
公孫瓚聞言頓時麵露幽怨之色,不由將目光看向趙雲。
“還請將軍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