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晁等這一天已經等了很久。
一直被三胡戰場拖住,雁門的發展也受到了不小的影響。
光是糧草輜重的消耗,都是一筆巨大的數字,就連他如今的賺錢能力,也隻是堪堪維持住平衡。
如今事情終於有了轉機,他自然是興奮不已。
“據我猜測,匈奴這次聯係鮮卑烏桓二族,大概率是為了秋收劫掠。
不過主公麾下有背嵬鐵騎威懾,三胡大概率不會全部涉險進入雁門境內,我料定匈奴必有謀劃,主公且看這裡。”
徐庶見狀也不由微微點頭,含笑帶著劉晁來到輿圖前,接連指了兩條長城路線說道。
“元直的意思是鮮卑烏桓二族會配合匈奴,沿著長城,偷襲雁門關?”
劉晁見狀頓時一驚,不由連忙問道。
“除此之外,庶實在想不出三胡要如何才能劫掠雁門郡。”
徐庶微微點頭,隨即說道。
三胡不論從哪個方向進入雁門郡,都會被嚴陣以待的雁門守軍兩麵夾擊,也就是戰局中常說的互為犄角之勢。
若是提前埋伏,更是等於自投羅網。
當然,這也是在劉晁擁有足夠騎兵的情況下,不然效果定然會大打折扣。
“言之有理,軍師有何計策?晁全權聽從軍師安排。”
劉晁聞言不由微微點頭道,他清楚自己的斤兩,故而也是乾脆直接的將指揮調動權力都交給徐庶。
“此事易爾,主公麾下猛將如雲,隻需集結兩萬兵馬,一萬鎮守馬邑,一萬分兵兩處派遣兩名擅長統兵的猛將,提前埋伏在北方的必經之路桑乾河與南部峽穀的陽方口。
便能與馬邑城成形成犄角之勢,花費最小的代價,將匈奴返回的道路徹底封死在雁門郡內。”
徐庶指著馬邑城外的兩處地點,不由輕揮羽扇笑著說道。
曆史上著名的合肥之戰,便是張遼、樂進、李典三將共守合肥。
通過分兵形成犄角之勢,然後張遼率敢死隊突襲孫權大營,以少勝多,留下了“張遼止啼”的典故,成為三國時期守城反擊戰的標杆案例。
“軍師的意思是請君入甕?但若是都將兵力派往馬邑,雁門關的防禦又當如何?”
劉晁聞言不禁微微皺眉,隨即問道。
隨著近兩月的交戰,雁門兵力已然從一萬出頭,飆升到了近三萬。
除去張遼鎮守的平城和關羽鎮守的善無,頂多也就兩萬兵馬。
“抽調善無和平城二地的兵馬,前來駐守陰館,其餘城池招收新兵補充,鎮守城防,堅壁清野。
至於雁門關,隻需一把火便能暫時拖延住鮮卑烏桓二族,隻要吾等能夠儘快滅了匈奴,便能回援,與陰館平城善無三地形成合圍之勢,大敗異族不在話下。”
徐庶聞言不由繼續說道。
他之所以敢臨時招收新兵,也是因為雁門郡內的特殊情況,其中有著近乎一半的黃巾流民青壯,隻要稍加訓練便可成軍,隻是用來鎮守城防,則完全足夠。
劉晁聞言不由微微點頭,並沒有反對。
此計唯一的缺點,就是要火燒雁門將治所陰館用來當做誘餌,但隻要提前埋伏,防禦得當,那就全都不是問題。
轉眼間,三天時間過去。
雁門郡兵馬,也都開始暗中調動,向著馬邑集結,等待匈奴自投羅網。
徐庶的計劃安排,也都通過飛鴿傳書快速傳至雁門各地,
分彆由劉晁和趙雲埋伏在陽方口,桑乾河。胡車兒,周倉和馬邑縣令三人鎮守馬邑城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