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全聽主公吩咐。”
趙雲聞言不由無言以對,雖然他對自己的實力有些絕對的自信,但劉晁所言也不無道理。
“嗬嗬,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今日吾在此向爾等保證,不論是誰要成家,宅邸彩禮等一應花銷,全從吾私庫中扣除。”
劉晁聞言,頓時麵露喜色,隨即看向麾下眾文武認真的說道。
“多謝主公!吾等必誓死效忠主公!”
眾人聞言齊齊一喜,跪拜感謝,對此感激不已。
以他們如今的身份娶妻,定然不可能是平民百姓,即便是要一般宅院,那也要數十萬五銖錢起步,一應花銷下來,怎麼也要百萬錢。
也就等於剛剛劉晁那一番話下來,又要陸陸續續支出數千萬五銖錢。
不過劉晁卻覺得頗為值得。
即便是放在後世,投資下一代,對國家來說都算得上是正確趨勢,更彆說是在這個人力物力相對更加值錢的古代了。
沒有了異族的侵擾,今年的雁門郡一片祥和,欣欣向榮,郡內不少廢製縣城也都被劉晁重新發展起來。
其中的花費,不計其數,但對此劉晁依舊是趨之若鶩。
秋忙過後,他又開始大肆動用民力物力,修繕雁門關和廢棄諸縣。
再加上劉晁不計後果大肆治理郡縣,方方麵麵都要花錢。
劉晁的私庫金錢,也在迅速脫水,即便是以他的賺錢能力也是入不敷出。
至於他欠的那些糧草,那更是不可能還得起的。
對此,劉晁也隻能裝起了老賴,派人四處遊走,前去好說歹說,才將期限延長到三年後。
他收購那些糧草時,糧草普遍的正常價格為每石500五銖錢,屬於正常偏緊的糧價。
200萬石也就是十億五銖錢,以他現在的賺錢能力,即便不算雁門郡內的各種花銷和支出,也要近兩年時間。
這日,已然懷孕三月的甄薑,不由找到了劉晁,緩緩勸說道:
“夫君,咱們的私庫金錢如今已然見底,郡內各縣的建設支出,是否能夠暫緩一二?等到財政富裕後再行土木?”
對於劉晁大興土木,寧願自己拿錢,也要建設好雁門郡的做法,很多人都對此十分不解。
一些人更是認為劉晁好高騖遠,好大喜功。
在他們看來,大肆建設雁門對穩固根基雖有益處,但付出和收獲卻是完全不成正比。
至於其中比較長遠的看法,則被認為是好大喜功,用力過猛。
“雁門郡是我大漢北方門戶,未來若是想要收複大漢五原,雲中等郡,還需雁門郡用來作為緩衝。
如今吾等大興土木,雖無法將好處快速變現,但卻是功在千秋,利在萬代。”
劉晁搖了搖頭,隨即再次解釋道。
身為後世之人,來到這個時代,自然擁有一些理想。
建設雁門,能很大程度上防止後世五胡亂華的發生。
而且他在當初大破匈奴,卻未曾完成任務後,想到了另一個完成平定五胡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