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料,次日,宦官便密謀董太後,奏請董太後垂簾聽政,封皇子協為王,加封國舅董重為車騎將軍,掌握軍權,重用十常侍等人。
何皇後雖然頗有心計,卻也擋不宦官反複無常,見此不由請董太後赴宴,好心勸道:
“我等皆婦人也,參預朝政,非其所宜,昔日呂後宗族因此皆被屠戮,我等當引以為戒,深居九重,朝中大事當由諸位大臣自行商議。”
“哼,汝當年心存嫉妒,設計毒死王美人,今又扶持汝子為帝,借汝兄之勢就敢教我做事?吾若下令車騎將軍斬汝兄首,易如反掌爾!”
董太後聞言,卻是直接拍案而起,怒聲喝斥道。
“本宮以好言相勸,太後何必動怒?”
何皇後聞言,頓時無奈起身道。
“汝家不過屠沽小輩,有何見識!?”
董太後見狀,不由繼續出言嘲諷道。絲毫不將何皇後放在眼中。
何皇後何時受過這種憋屈,聞言便欲出言反駁,不過張讓等人卻是在此時站出來勸說,言語之中對董太後頗有維護。
何皇後見狀,哪裡還能不明白問題出在哪裡,心中驚疑之下也就暫且作罷。
回宮之後,何皇後心中越發不安,想到董太後那囂張的模樣,便有些心中沒底,露出一副愁眉苦臉的模樣。
何皇後下意識借酒消愁,眉眼突然注意到瓶身英雄酒的字樣,頓時眼前一亮,不由展顏自語道:
“你有車騎將軍,我也有驃騎將軍,吾這就讓人通知驃騎將軍率兵入京,扶持我們母子。”
近兩年來,她與劉晁來往還算密切,劉晁在洛陽的生意,也多是仰仗她和大將軍何進。
劉晁當年未曾起勢之時,在朝中遇到難事,也多是仰仗於她。
因此,當日晚上,收到蘇雙送來的何皇後密旨,劉晁便立即召集麾下文武群臣,商議對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此時的洛陽,雖然猶如龍潭虎穴,但劉晁卻是不能見死不救,因此一開始便提出了自己的決定。
去是一定要去的。
誰也攔不住。
這是他做人的底線。
因此他召集麾下文武群臣商議,也隻是商議要如何去。
他清楚,如果洛陽的一切,還是按照原有曆史軌跡發展,這次,何皇後雖然不會因為董太後身死,但她和何進也會背上殺死董太後的罵名。
用不了多久,這兄妹二人便會被宦官和早就虎視眈眈的董卓殺死。
“主公此行若是非去不可,當隻派遣少數兵馬前往洛陽,不可大動乾戈。
不然即便能夠從中獲利,最終也會被天下群雄,群起而攻之。”
徐庶輕搖羽扇,隨即沉思片刻,率先分析說道。
按照他和郭嘉的穩步發展政策,自然是不想劉晁出頭乾預當今朝政,做那風口浪尖的弄潮兒。
但如今何皇後求援,劉晁卻是有不得不去的道理。
這既是個人底線問題,也是勢力政治問題,若是劉晁不去,定然會名聲受損,極大影響日後的前程。
那些本欲投靠他的人,若是知道他是一個忘恩負義之人,也不會再來投靠他。
在這個時代,名聲極為重要。
當然,除了何皇後之外,劉晁本身在洛陽也有產業,還有嶽父老師盧植一家,都在洛陽,他若是不去,他們未來定遭遇不測。
好在劉晁本身就是個知恩圖報之人,何皇後待他不說是恩重如山,也算是有提拔相助之恩,他自然不能不報。
喜歡三國:好感度變強?先讓二爺心動請大家收藏:()三國:好感度變強?先讓二爺心動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