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始興大義,為國除賊,今諸侯遲疑不進,大失天下所望,操深以為恥,當離聯軍,另尋出路,告辭。”
宴席結束,曹操對著劉晁拱了拱手,便準備引兵返回洛陽,再痛罵眾諸侯一頓,去投揚州。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孟德珍重。”
劉晁見狀不由微微頷首,隨即感慨道。
曹操聞言頓時一愣,再次對著劉晁拱了拱手,這才上馬離開。
“走了,我們也是時候回去了。”
劉晁看著曹操兵馬離開的背影,心中也不禁生出一股緊迫之感。
……
行至半路,劉晁突然想起諸侯討董結束之後,公孫瓚和袁紹必有一戰。
若是沒有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相助,恐怕堅持不了多久,曆史軌跡也將改變。
於是便書信一封,讓關羽張飛各領一支兵馬,援公孫瓚而去。
回途之中,公孫瓚占領青州平原,令劉備為平原相平原太守),關羽為都尉,張飛為彆部司馬先行執掌平原郡。
如此一來,他便能借助青州平原郡,互為犄角之勢,牽製即將占領冀州的袁紹。
劉晁並沒有上演什麼兄弟相離的戲碼。
因為他思來想去,還是覺得諸侯不會相信劉關張會離他而去。
以並州之勢,三人根本沒有任何理由離開他。
因此倒是不如直接以援助的形式,讓他們去走演義曆史的軌跡。
至於後麵該如何走,也隻能後麵再說。
之所以讓劉備擔任平原郡守,公孫瓚也有自己的考量,因為劉備曾經擔任過平原縣令,能夠很快掌握地方,形成攻守之勢。
當初劉備被袁家構害,這才不得已轉投劉晁,前往並州,如今兜兜轉轉擔任平原相,可謂是再合適不過。
當夜,曹操返回洛陽,大罵一眾諸侯後便引兵前往揚州而去。
次日,兗州太守劉岱,向東郡太守喬瑁借糧,喬瑁推辭,劉岱直接派兵突襲,攻打喬瑁,儘降其眾。
諸侯見狀紛紛自衛,也都連忙各自分散而去。
不過在孫堅兵馬離去之時,卻是遭到了袁紹的阻止,問其討要傳國玉璽,二人兵將對峙,得眾諸侯阻攔,這才不了了之。
但袁紹顯然不會這麼輕易放過孫堅,於是親自書信一封,連夜送往荊州,命劉表截住孫堅,奪回傳國玉璽。
最終,孫堅得祖茂四將拚死相救,折兵儘半,這才得以來到吳郡就位太守。
劉表孫堅也因此結怨。
河內郡。
張遼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出壺口,占據河內郡林慮縣,又和劉晁兵馬會合,快速占據共縣,軹縣。
劉晁本以為可以輕易占據一半縣治,不想竟遭到了河內太守王匡的阻攔,袁紹趁機快速占據河內大部地區。
原來這王匡見大勢已去,竟直接投靠了袁紹,袁紹兵強馬壯,即將占據冀州,劉晁不願現在就與其死磕,便命張遼屯兵三縣之地,自回並州而去。
“徐榮,如今你家人老小,皆被董卓遺棄,歸於我手,你可願歸降?”
回到並州後,劉晁便第一時間來到了徐榮麵前,勸降道。
徐榮聞言頓時麵色掙紮起來。
雖然明明知曉董卓是故意放棄了他的家小,但士為知己者死,他並不想就此歸降。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汝若不願,吾可賜你一死,厚待你的家人。”
劉晁見狀不由有些生氣,隨即冷聲道。
雖然他喜歡忠臣,但若是似徐榮這般愚忠,不分善惡,那就不討人喜歡了。
“懇請中丘侯賜死!”
徐榮聞言頓時雙眼一閉,再無牽掛,準備赴死。
【厚待家小,體麵一死,徐榮對宿主好感度+10,獎勵英魂值+100】
【徐榮好感度: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