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造司副主管這道任命,像塊石頭砸到平靜湖麵,在許都官場上攪起層層浪。林凡這陣子本快成了“邊緣技術官”,突然這麼重回權力圈,不少人沒料到,本就擰巴的局勢,這下更亂了。
督造司的衙門挨著將作監,占了整整一個院子。林凡頭天上任,就覺出這兒跟“鍵盤營”不一樣——官吏們穿著齊整官袍,做事一板一眼,空氣裡飄著墨香,也裹著老規矩的沉滯勁兒。見了他這新副主管,還是靠“奇技淫巧”出的名,眾人眼神各異:有好奇的,有打量的,更有明著露輕蔑的——一個靠燒糧草、玩弩箭爬上來的武夫,懂什麼軍械督造?
曹丕沒親自來,隻派了個心腹屬官來交代幾句,大意是讓他“先熟悉事,彆著急”。林凡心裡門兒清,這是曹丕的考驗,也是下馬威:要是連督造司都鎮不住,根本沒資格讓他拉攏。
他沒急著發號施令,反倒紮進堆積如山的卷宗裡,整整三天沒挪窩。他讓以前信息組的隨從——現在頂著“書吏”名頭跟在身邊——幫忙,把這些年軍械製造的流程、標準、物料消耗、成品率,還有各地工坊的產能和問題,全摘出來分類統計,一一比對。
【Tab】技能被他用到了極致,幫著快速抓關鍵信息,揪數據裡的矛盾;就連那套“看著特忙”的流程技巧,也被他用在自己和幾個核心書吏身上,裝出一副高效又專業的樣子。
三天後,曹丕親自主持督造司例會,林凡扔出了第一把“火”。
各房主事正照著本子念“進展順利,就一點小困難”,林凡突然站起來,把幾份整理好的圖表——他用係統積分換了簡陋繪圖工具,勉強畫出來的——掛到牆上。
“各位,”林凡聲音平平靜靜,卻一下子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勾過來了,“這是過去三年,咱們主要製式環首刀、長矛、劄甲,在三大工坊的物料損耗率和成品合格率對比圖。”
圖表上明明白白:同樣規格的武器,不同工坊造出來不一樣,就算同一工坊不同批次,損耗和合格情況也差老遠,波動得嚇人!
“按數據算,就因為沒統一標準、流程亂,每年浪費的物料,夠多裝備兩個校尉營!還有那些沒檢出來的殘次品,送到軍中,關鍵時候能坑死多少弟兄!”
他語氣沒多激昂,可每個字都像錘子敲在人心上。幾個工坊主事的額頭,悄悄冒了汗。
“林副管這話,也太危言聳聽了吧?”資曆最老的那個主事忍不住反駁,“工匠手藝有高有低,物料批次不一樣,這是常事!哪能這麼一概而論?”
“常事?”林凡看向他,眼神利得很,“要是在戰場上,你願意拿一把因為‘常事’可能斷的環首刀?還是穿一件因為‘常事’能被箭輕易射透的劄甲?”
那主事立馬沒話了。
曹丕坐在主位上,手指輕輕敲著扶手,眼裡閃過點訝異和興趣。他沒料到林凡不聊具體技術,反倒直戳管理和標準化的要害。
“林副管既然看出來了,想必有解決辦法?”曹丕開口,把話題往深了引。
“卑職倒有幾個粗淺想法。”林凡拱手,“第一,訂統一、細化的軍械製造標準,從物料規格、工藝流程到成品檢驗,都得有規矩可依。第二,搞物料溯源和責任追查,哪個環節出問題,一查就能查到頭。第三,在各工坊推‘標準化生產單元’和‘關鍵節點管控’,把流程簡化,提效率、保質量。”
他說的是現代工業管理的底子,在這年代,簡直是破天荒。
會場上瞬間炸了鍋!這是要把傳了幾百年的工匠老規矩全掀了啊!
“胡鬨!工匠手藝是代代傳的,哪能用冷冰冰的‘標準’捆住?”
“物料溯源?這不是不信我們嗎!”
反對聲此起彼伏。
林凡早有準備,不慌不忙拋出“樣板”:“光說沒用。卑職請求,撥一個小工坊,給點物料和工匠,讓我試試這套法子。就一個月,跟規模一樣、用老法子的工坊比產能、耗材和成品質量。好不好,看結果說話。”
他要拿事實撐底氣。
曹丕看著林凡那自信又篤定的眼神,琢磨了會兒,拍板道:“準了!就給你城西甲三號工坊,試一個月!要的物料、人,都讓督造司調給你。一個月後,孤要親眼看見結果!”
接下來一個月,林凡幾乎吃睡都在甲三號工坊,把這兒當成了新的“鍵盤營”試驗田。他帶來的幾個核心骨乾,成了工坊的“技術指導”和“流程監理”。
他沒一上來就硬推複雜標準,反倒從最簡單的地方入手:先把所有環首刀刀胚的尺寸、重量定死範圍;規定淬火的溫度區間和時間;做些簡單的卡尺、量具,讓檢驗有憑有據。他把工匠分組,分工明確,每天的產量、耗材、合格率,用畫“正”字的方式貼出來公示,還搞了簡單的獎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