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問題是,部隊的訓練問題。
學校在安徽的部隊,雖然士兵、連排級軍官都有與日軍作戰的經驗,但團級乾部,特彆是我們在後方的那些部隊,都沒有與日軍作戰的經驗;因此,部隊訓練沒有針對性,到戰場上時,有可能會吃大虧。
孫慶原說,比如現在日軍進攻中國的部隊,都是常備軍,軍官都是軍校畢業生,士兵也經過多年訓練。他們的官兵軍事素養很高,主要表現在:反應迅速、臨危不亂,槍法準、炮打得準、刺殺技術過硬。部隊進攻時,炮火準備充分,將防守部隊快炸殘時,士兵才開始衝鋒;部隊一旦停留,立即修建防禦工事,時間稍微長一點,就會建成一個完善的防備體係。
我們的部隊,就要針對日軍的這些特點來進行訓練,僅僅訓練體力、射擊、拚刺刀是完全不夠的。
看到孫慶原講完了,彩彩帶頭鼓掌,大家也跟著鼓掌!這一出,倒是讓當過師長的孫副校長不好意思了,他隻好向大家敬禮以示謝意。
等大家坐下後,彩彩還沒開口,楊班說話了,意思是,孫副校長指出的這三個問題,切中學校所屬部隊的要害。以前,我們總覺得自己各方麵工作都做得不錯,部隊也從未有過敗績,現在看到問題了。可以想象,我們部隊存在的問題,應該遠不止這些。
後麵,大家也沒有更多的可說,彩彩就說,關鍵要看後麵怎麼改,不能因應而變、固步自封,就一定會付出慘重的代價。最後,她責成郭振興、何慶東和江班會同孫慶原一起,儘快研究出一個整改方案來。
兩天後,整改方案就製定出來了。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在部隊編製方麵,每個營增加一個步兵連。現在的8個團除1團為突擊團外,其餘7個團共有21個營,也就是要增加21個步兵連,需要2520人。現在部隊人數足夠,實施此方案沒有問題。
二是將各步兵排的炮兵班改為配備長槍的步兵班,但全連的各班仍保留一門小炮,則全連仍有9門小炮。
三是將7團、8團參加過對日作戰的士兵分散至2、3、4、5團,當副排長、副班長;相應地,從2、3、4、5團調整部他排長、班長至7團、8團。在調整過程中,注意對老紅軍戰士的使用,要把他們全部安排至部隊的重要崗位上。
四是將炮兵4團改為榴彈炮團,1營、2營為榴彈炮營,共設7個連,每連兩門榴彈炮。3營為戰防炮營,下設5個排,每排1門戰防炮。4營為防空營,下設兩個連:機關炮連,下設6個排,每排1門機關炮;高射機槍連,下設6個排,每排1挺高射機槍。
部隊平時一起訓練,戰時按連排分彆隨步兵團行動。
五是對炮兵1、2、3團進行小調整,300門迫擊炮進行再分配。
計劃為:
每個團1400人,共裝備直筒炮54門,迫擊炮108門,144門。
每個團下設3個營,每個營設4個連。預留一個直筒炮營編製。
在每營下設的3個連中,1連為直筒炮連,定員120人,裝備18門直筒炮;2連、3連為迫擊炮連,分彆定員96人,裝備18門迫擊炮;4連為小炮連,定員120人,裝備48門小炮。
另外,對前線作戰的部隊,將按人數配備戰馬、按裝備數量配備手推車。
對於直筒炮,後麵還會繼續生產,並不斷裝備部隊。
對於大口徑火炮不足問題,想辦法從日軍那裡繳獲,或由兵工廠研製,或其它辦法解決。
同榴彈炮團一樣,平時各炮團一起訓練,戰時以連為單位分彆配置給各團參加作戰行動。
六是:組建兩個通用機槍連。每個連定編152人,下設3個排;每排設4個班,每班定編8人,配置2挺通用機槍。
也是平時各連一起訓練,戰時一個排隨一個營行動。
兩個連配置304匹戰馬或150台推車。
七是擬在後方中部的雲陽縣組織兩次排以上乾部培訓會,請孫副校長、韋誌偉、黃彥波作有關日軍作戰特點的專門報告。並布置針對日軍特點擬開展的訓練工作,
八是擬將突擊團1營,也就是全體八期隊員,派往各排、各班,專門教練戰士們的槍法,有戰鬥任務時再集中。
九是由各連組織,請交換的副排長、副班長,講解日軍炮襲特點,挖個人防護洞,構建防禦工事等要求等。
十是必須以戰代練,適時組織部隊輪流深入敵後,在與日軍的不斷作戰中訓練部隊。
這個整改方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同。但針對最後一條,孫慶原馬上就提要求,他要第一個帶部隊深入敵後,既訓練部隊,也多殺幾個日寇。
看著郭振興、何慶東也要發言時,他對二人說:“二位兄弟,你們知道嗎,我那跟了我好幾年的1萬多兄弟,在天上看著我呢。我睡覺都怕夢見他們,就怕他們問我,為啥還不去給他們報仇?請先把機會讓給我吧,我先謝謝你們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彩彩聽著孫慶原說的那些話,看著他那真誠的請求,於心不忍,眼淚又不爭氣地差點流了出來。她趕緊說:“孫副校長,彆那樣,誰也不許跟你爭,就讓你第一個帶部隊出征。”
孫慶原趕緊給彩彩敬禮,說:“謝謝校長,但校長說話一定要算數!”
彩彩說:“軍中無戲言,一定算數。等部隊按整改方案調整完後就馬上出發!”
隨後,培訓、人員調整緊鑼密鼓地進行。好在有幾十部電台、幾千匹戰馬保障,部隊僅用了十天時間,人員就全部調整到位。
經過一個月的訓練和準備,部隊已經完成了出發前的所有準備工作。
這支部隊叫什麼名呢,不能再叫第一特彆行動大隊了。孫慶原建議叫東進支隊,大家覺得這名不錯,就全都認可了。
1938年3月31日,孫慶原帶著新四軍乾部培訓學校東進支隊,從霍山縣城向東出發了。
東進支隊共有2440名官兵,這些官兵由7團,一個榴彈炮連、三個直筒炮連,一個迫擊炮連,兩個防空排,一個通用機槍班,一個由1團1營也就是八期隊員組成的突擊排,一個偵察班,一個由8人組成的特戰小隊,以及孫慶原還有113人的警衛營組成。
部隊攜帶了500匹戰馬,2門75毫米榴彈炮,54門直筒炮、18門迫擊炮、兩挺通用機槍等裝備。
部隊路過舒城、廬江、無為縣城時,都沒有發現鬼子。繼續沿長江北岸往東部的巢湖、含山、和縣縣城行進,還是沒有發現鬼子。
已經行軍一個多星期,部隊已十分疲乏,韋誌偉團長建議先在和縣縣城休息一下,再繼續前行,孫慶原同意,部隊由此在和縣休息了三天。
喜歡紅色狙擊培訓學校的女校長請大家收藏:()紅色狙擊培訓學校的女校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