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跟龔學勤一起來的副所長王治,也就是江班他家老爺子從重慶那個加工廠調配過來的廠長,他對大才子說,帶著現在的這些問題去找領導沒什麼用,他們也解決不了這些技術問題。
龔學勤說,那怎麼辦?
王治說,在21軍槍械所,你不是有個厲害的同學嗎?你還是去找他吧。
龔學勤一拍腦袋說:“對呀,我咋沒想起他來呢!”
於是,他和王治立即動身,騎馬去萬縣。到萬縣後,把馬寄養在江班家裡,二人坐船就去了重慶。
在重慶,龔學勤的老同學告訴他,瞄準鏡的這件事,21軍槍械所也試生產過,但一直沒有成功。失敗的原因,他們自己分析認為主要在以下三個方麵:
一是玻璃的材質。如果玻璃的純度不夠,那就將影響成像的清晰度;如果玻璃中有雜質、氣泡,那圖像中就可能有大小不等的斑點。
二是加工精度。如果加工精度不夠,就可能圖像失真,或有炫光。
三是密封精度。如果密封不嚴實,瞄準鏡內側的鏡片就可能有水霧;或者瞄準鏡內進灰塵。導致用不了多少時間,就必須折卸清洗。
聽了老同學的話,龔學勤象泄了氣的皮球一樣,一下子就沒有心氣了。
但老同學告訴他,彆灰心。他說的是十年前的事情,現在世界工業在快速發展,機械生產工藝水平也提高很多很多了。
老同學說,現在,他們21軍槍械所生產的重型火炮,都有瞄準儀,這完全可以借鑒一下!
這下子龔學勤又高興起來了!他對老同學說:“你怎麼總學王麻杆呢?他就總是先把人踹進深井裡,然後再把人撈起來。”老同學就哈哈大笑起來,說“就是存心的!誰讓你找了個好主子呢!”
龔學勤不敢接老同學的話,隻好拍拍老同學的肩膀,說:“兄弟,你對哥哥的幫助都記心裡了。來,我敬你一杯!”
後麵的過程不說都知道,一頓飯局,讓二人怎麼回的家都不知道了。
龔學勤帶著老同學給他的圖紙和一個重型火炮瞄準儀高興地離開了重慶。在回萬縣的船上,王治仔細研究了一翻圖紙後對龔學勤說,他們的磨床加工精度太差了,根本達不到鏡片表麵光潔度5度的要求。
那可怎麼辦?龔學勤又犯難了!
王治說,到了萬縣,給江老爺子說說看,看看他有沒有什麼辦法。
可惜龔學勤運氣不佳,他們在萬縣沒有見到老爺子。問管家時,管家說,老爺子在重慶;什麼時候回萬縣,不知道!
龔學勤就讓管家給老爺子發電報,就說,他有事請老爺子幫忙,問在哪裡見老爺了合適?
老爺子回電說,請龔學勤在萬縣等他,他不日即回。
幾天後,龔學勤在萬縣和老爺子見了麵。後麵,老爺子想了很多辦法,才在一個從上海內遷重慶的加工廠老板那裡搞到了一台新式磨床,讓加工精度有了質的飛躍。
幾個月後,龔學勤親自去宜昌縣,送給彩彩一個他們研製的瞄準鏡。郭振興將瞄準鏡安裝到莫辛納甘步槍上,再試著瞄準時,就發現這個瞄準鏡在圖像質量方麵,與現有狙擊步槍的瞄準鏡差遠去了。
郭振興知道龔學勤的性格,知道他們為了研製這款瞄準鏡,不知費了多大的力氣。因此,他沒有貶低這款瞄準鏡,而是說:“這款瞄準鏡可以用!”
彩彩和楊班試著瞄準後,也讚同郭振興的意見。
聽了三個領導的意見後,龔學勤感到非常高興!但當他試了一下98k狙擊步槍的瞄準鏡後,立即就知道他們生產的瞄準鏡啥也不是了,臉上那個羞愧表情讓人看了都不忍!
彩彩看他這樣,就趕緊安慰他說:“不要灰心,什麼事情都有一個從不好慢慢向好過渡的過程。你們現在能做出這樣一個瞄準鏡來,已經很了不起了。你們一定要有自信,至少我相信你們很快就能把它完善得更好。”
郭振興也安慰他說:“現在是和98k比,這個瞄準鏡水平不行,但當你沒看到98k的時候,你是不是覺得還行!”“我們後麵會把配置這種瞄準鏡的步槍給新隊員用,他們一定會覺得很好用,所以你就不要在那裡自慚形穢了!”
楊班說:“大才子,你一定要認識到,因為我們條件有限,我們生產的土裝備肯定比不上洋裝備;但我們部隊有需求,有土裝備總比沒有強,戰士們用土裝備照樣把日本鬼子打回老家去!”
聽了三位領導的話,龔學勤臉色才好看點。他請領導們放心,槍械所會做出更好的瞄準鏡來的。
郭振興說:“你彆忘了,我們馬上就需要1200多具瞄準鏡,我們的新隊員等著用呢!”
龔學勤一邊回答“是”,一邊敬禮。之後,就立即想趕回槍械所。
但當他離開宜昌縣城後,突然又想起了一件事,立即又騎馬趕了回來。他給彩彩和楊班彙報說,他在21軍槍械所的那個同學,好像有點想法。
楊班問他有什麼想法,他還有點描述不清楚。楊班就問有什麼證據,他就把老同學的原話學了出來。
彩彩說:“你這老同學確實是有想法了!”
楊班說:“他這個老同學的想法不一定是啥樣的,他可能之前認為他這個同學參加了弱小的紅軍,是明珠暗投;現在八路軍、新四軍在抗日戰場上聲名鵲起,他又認為他這個同學選擇沒錯,當初選的就是一個好的主子!”
龔學勤說:“你們可能不太懂知識分子,我們這些人沒想好的話,一般不會說的;還有,我們好多時候說話,總喜歡旁敲側擊,或用一些不太明確的話來表達我們的意思,同時試探對方!”
楊班說:“明白了,按你的判斷,那就是他對我們真的有意思了。”
龔學勤說:“不敢說百分之百,隻能說,可能性很大。”
楊班:“嗯,有你這個判斷就好。那剩下的工作我們來做。”
三個月後,也就是1938年12月底,槍械所終於給1團送來了1250具瞄準鏡。其實這些瞄準鏡,放大倍數已經達到了四倍;隻是圖像不是太清晰,同時還有些失真,一些部位還有些扭曲。但當瞄準敵人腦袋時,看出是一個腦袋是沒問題的。在戰場上這就夠了!
喜歡紅色狙擊培訓學校的女校長請大家收藏:()紅色狙擊培訓學校的女校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