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紫色的推進光柱在火星稀薄得近乎真空的大氣層中劃出一道短暫而璀璨的軌跡,如同天神遺落的絲帶。“遠航者號”褪去了宇宙航行時的銀白鋒芒,在反重力係統的精準調控下,如同一片輕盈的銀色葉子,緩緩降落在北半球廣袤無垠的荒漠之上。船體底部的緩衝裝置與暗紅色地麵接觸的瞬間,激起漫天赤紅色的沙塵,那些細小的沙粒在火星僅為地球三分之一的重力環境下,化作一團緩慢擴散的塵霧,如同流動的紅綢,在寂靜的天地間彌漫了近十分鐘,才漸漸沉降,露出飛船龐大而冷峻的輪廓。
林默率先按下駕駛艙的艙門開啟按鈕,厚重的金屬閘門伴隨著低沉的液壓聲緩緩滑開,一股乾燥、冰冷的氣息瞬間湧入船艙,帶著火星特有的礦物粉塵味道,嗆得人鼻腔發癢。他身著一套量身打造的輕便外殖裝甲,銀灰色的裝甲貼合身形,既保證了靈活性,又具備基礎的防護與環境適應功能。裝甲胸前的環境探測器屏幕上,數據正實時跳動:“當前氣壓0.006大氣壓,氣溫63c,氧氣含量低於0.1,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濃度未超標,環境適宜短時外出活動。”
“全體隊員穿戴外殖裝甲,攜帶便攜生命維持係統,分批下船建立警戒圈。”林默的聲音透過加密通訊器傳到每一位隊員耳中,沉穩而有力,如同定心丸。他率先踏出飛船,腳下的紅色沙土鬆軟卻不失堅實,每一步都陷下淺淺的腳印,又在低重力的作用下輕易抬起,帶著一種奇異的漂浮感。外殖裝甲的恒溫係統迅速啟動,將內部溫度維持在舒適的25c,隔絕了外界的酷寒。
放眼望去,火星地表是一片極致的荒涼與死寂。連綿起伏的沙丘與裸露的黑色岩石構成了天地間唯一的主色調,暗紅色的土壤在遙遠太陽的照射下,泛著一層鐵鏽般的啞光,仿佛整個星球都被歲月磨去了生機。地麵上布滿了蜿蜒曲折的乾涸河床遺跡,那些寬窄不一的溝壑如同大地皸裂的皺紋,最深的地方可達數十米,默默訴說著這顆星球數十億年前曾經存在過液態水、甚至可能孕育過生命的遙遠曆史。大大小小的隕石坑隨處可見,小的僅有數米直徑,大的則橫跨數公裡,邊緣陡峭如削,底部積滿了千萬年來沉降的沙塵,如同一個個深邃的眼眸,凝視著這片被遺忘的宇宙角落,仿佛是宇宙留下的永恒疤痕。
“各探測小組展開全方位掃描,重點排查生物信號與能量異常,務必覆蓋半徑十公裡範圍。”蘇晴的身影快步出現在林默身旁,她的外殖裝甲在肩部與小臂處加裝了更精密的探測模塊,指尖的虛擬屏幕上已開始快速刷新地形數據與環境參數。她抬手調整了一下頭盔的目鏡焦距,目光銳利地掃過四周,毒晶能力帶來的淡紫色紋路在眼底一閃而逝,時刻警惕著可能存在的未知威脅。
科研人員們迅速行動起來,將便攜式雷達、能量探測器與生物信號捕捉儀在飛船周圍的沙地上快速架設,這些融合了亞特蘭蒂斯科技的設備啟動時發出微弱的嗡鳴,如同沉睡的蜂群蘇醒。精英戰士們則呈扇形散開,手中的能量步槍處於半待發狀態,手指虛搭在扳機上,目光警惕地掃視著地平線的每一個角落,他們的腳步輕盈而迅捷,外殖裝甲的靜音係統讓行動悄無聲息,每一個人都保持著高度戒備,隨時準備應對突發狀況。
艾琳蹲下身,指尖輕觸地麵,銀灰色的金屬光澤順著她的指尖蔓延,化作無數根細如發絲的金屬絲,悄無聲息地滲入沙土之中,如同神經網絡般向四周擴散,感知著地下是否存在異常結構或能量源;陳默則站在飛船頂部的觀測平台上,身姿挺拔如鬆,目光掃過蒼茫的地平線,指尖縈繞著幾縷微弱的銀藍色空間波動,如同雷達般向四周輻射開來,仔細排查著可能存在的空間裂隙或能量扭曲區域。卡魯則守在飛船入口處,高大的身影如同鐵塔般矗立,外殖裝甲覆蓋下的肌肉緊繃,肩甲上的雷電紋路偶爾閃過一絲微光,時刻準備著應對可能出現的危險。
一小時後,各小組的彙報陸續通過通訊器傳來,聲音中帶著一絲難以掩飾的疲憊與失望:“西北方向十公裡,探測到密集隕石坑群,最大直徑約3.2公裡,無任何生物信號反饋,能量讀數正常。”“東南方向十五公裡,地形平緩,存在大麵積乾涸湖床遺跡,湖底沉積物檢測為矽酸鹽礦物,無能量異常波動。”“東北方向八公裡,發現一處小型岩石斷層,無生命跡象,能量指數穩定。”
就在眾人幾乎要陷入失望時,負責正南方向探測的小組突然傳來一聲急促的呼喊,打破了通訊器的平靜:“正南方二十公裡處,探測到持續穩定的能量波動!信號強度極高,波動頻率穩定,初步判斷為空間能量!”
這一則彙報讓所有人瞬間精神一振,疲憊感一掃而空。林默立刻在虛擬屏幕上調出該小組傳輸回來的能量探測畫麵,屏幕中央,一個醒目的紅點正在持續閃爍,波動曲線平滑而強烈,如同跳動的心臟。他迅速調出烏魯魯深淵入口處的空間能量特征數據進行對比,係統自動運算後,彈出的相似度數值讓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97!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目標正南方向二十公裡,準備出發。”林默當機立斷,沒有絲毫猶豫,“艾琳、陳默隨我和蘇晴乘坐主力火星車,負責核心探測與應急支援;卡魯帶領其餘隊員分乘三輛輔助火星車,保持五百米間距,形成警戒隊形,全程保持通訊暢通,隨時應對突發狀況。”
四輛通體銀白的火星車相繼從“遠航者號”的cargo艙駛出,車輪碾過紅色沙土,留下兩道深深的車轍,在低重力環境下久久不散。這種火星車融合了亞特蘭蒂斯反重力技術與人類的傳統驅動係統,車身堅固,底盤較高,能輕鬆應對複雜地形,最高時速可達一百二十公裡。車內配備了全息導航、實時環境監測與短程通訊係統,確保在火星複雜的環境中順利行駛。
車窗外的景色單調而蒼茫,除了無邊無際的紅色沙土與偶爾出現的黑色岩石,看不到任何生命的跡象,甚至連一絲風動都沒有,仿佛時間在這裡靜止了一般。遙遠的太陽如同一個微弱的橘黃色光斑,懸掛在深邃的黑色天幕上,沒有大氣層的折射,陽光顯得格外刺眼,卻帶不來絲毫暖意。偶爾有小行星撞擊形成的碎石堆從車旁掠過,那些棱角分明的岩石,無聲地訴說著宇宙的殘酷。
行駛至中途,大約距離能量源還有十公裡時,天空突然毫無征兆地暗了下來。原本就稀薄的大氣層中,沙塵開始劇烈攪動,遠處的地平線儘頭,一道巨大的黃褐色沙牆如同蘇醒的遠古巨獸,拔地而起,高達數百米,遮天蔽日,朝著車隊的方向快速逼近,所過之處,天地間一片混沌。
“警告!檢測到極端沙塵暴!當前風速已達每秒八十米,伴隨直徑510厘米的岩石碎屑衝擊,預計三分鐘後抵達車隊位置!”火星車的雷達預警係統發出尖銳的警報聲,車身開始在越來越強烈的氣流中輕微晃動,窗外的能見度急劇下降,原本清晰的紅色大地瞬間被漫天沙塵籠罩。
“全員關閉車窗,啟動一級防禦護盾!保持車隊隊形,切勿擅自偏離航線!”林默高聲下令,同時操控火星車的穩定係統,將車身重心壓低。四輛火星車頂部的能量發射器同時啟動,瞬間展開一層淡藍色的半透明護盾,如同一個個巨大的肥皂泡,將車身嚴密包裹。但沙塵暴的威力遠超預期,狂風裹挾著無數碎石與沙粒,如同密集的炮彈般瘋狂撞擊在護盾上,發出“砰砰砰”的沉悶巨響,護盾表麵的光芒在劇烈衝擊下瞬間黯淡了幾分,甚至出現了細微的裂痕。
“這樣下去護盾撐不了多久!最多還能堅持十分鐘,再不想辦法,裝甲板都會被擊穿!”艾琳的聲音帶著一絲焦急,透過通訊器傳來,她正全力操控火星車內部的金屬結構,試圖加固車身外殼,但外部的衝擊越來越猛烈,車身的晃動幅度也越來越大,儀表盤上的警報燈開始瘋狂閃爍。
就在這危急時刻,一直沉默觀察的陳默突然開口:“我來開辟避風屏障。”話音未落,他已按下火星車的天窗開啟按鈕,不顧外麵肆虐的沙塵與碎石,探身而出。外殖裝甲的頭盔自動鎖緊,隔絕了外界的惡劣環境。他站在車頂,雙手快速結印,指尖的空間波動驟然變強,銀藍色的光芒如同火焰般升騰而起。隻見他雙臂向前一推,一道巨大的淡銀色空間屏障在車隊前方數十米處驟然展開,如同一個半圓形的透明穹頂,將四輛火星車牢牢護在其中。
狂風裹挾著沙塵與岩石瘋狂撞擊在空間屏障上,發出震耳欲聾的巨響,但那看似脆弱的屏障卻紋絲不動。空間被強行折疊,那些致命的衝擊在接觸到屏障的瞬間,如同水流遇到礁石般被引向兩側,沿著屏障邊緣呼嘯而過,車隊周圍的風速瞬間降低了大半,原本劇烈晃動的車身也漸漸平穩下來。陳默的額頭上滲出細密的汗珠,維持如此大範圍的空間折疊屏障對他的能量消耗極大,臉色也微微發白,但他依舊咬牙堅持著,指尖的空間波動始終穩定。
“穩住方向,順著屏障內側前進!保持勻速,不要偏離屏障保護範圍!”林默立刻調整火星車的行駛方向,沿著空間屏障的內側邊緣繼續向南行駛。沙塵暴如同憤怒的巨獸,在他們身後緊追不舍,天地間一片昏暗,隻有空間屏障散發出的淡銀色光芒,如同黑暗中的燈塔,指引著前行的方向。這場極端沙塵暴整整持續了兩個小時,在陳默的空間折疊屏障保護下,車隊雖有顛簸,部分外殖裝甲也被碎石刮出了劃痕,但並未遭受實質性損傷,更沒有人員傷亡。
當沙塵暴漸漸平息,漫天的沙塵如同潮水般退去,天空重新恢複清明時,車隊終於抵達了能量源所在的區域。眼前的景象讓所有人都下意識地停住了腳步:那是一片相對平坦的窪地,麵積約有兩個足球場大小,窪地周圍環繞著一圈黑色的岩石山脈,如同天然的屏障。能量波動的源頭就在窪地中央,那裡的地麵微微隆起,覆蓋著一層薄薄的紅色沙塵,而周圍的地形與探測設備傳回的數據顯示,這片看似普通的窪地下方,極有可能隱藏著一座被歲月掩埋的遠古遺跡,那強烈的能量波動,正是從地下深處散發出來的。
林默示意車隊停下,率先推開車門走了下去。所有人紛紛下車,外殖裝甲的探測儀都指向窪地中央,能量讀數在此刻達到了峰值,那平穩而強烈的波動,如同沉睡巨獸的心跳,每一次跳動都清晰可感。眾人的目光不約而同地聚焦在窪地中央,那裡的能量波動愈發強烈,仿佛有什麼神秘的東西正在地下沉睡,等待著被喚醒。
喜歡屍潮:進化終局請大家收藏:()屍潮:進化終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