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鏡危機”的圓滿解決,仿佛為年輕一代注入了一劑強心針,也徹底贏得了長輩們毫無保留的信任。周家老宅的氛圍變得更加寬鬆而充滿活力,一種基於深厚理解與認同的代際和諧悄然形成。
“光明傳承”的初啼
盛夏時節,“光明傳承”計劃的首期夏令營正式開營。地點選在了風景如畫、遠離城市喧囂的周家一處鄉間莊園。參與的孩子是八位兄弟以及周予安這一代表兄弟們的子女,年齡從六歲到十四歲不等。
傅望玥和江念止是這次夏令營的總策劃。她們沒有安排枯燥的理論課程,而是設計了一係列沉浸式體驗活動。
開營第一課,是由傅老爺子主持的“故事茶話會”。他沒有講宏大的商業道理,而是搖著折扇,慢悠悠地講起了當年和周翊軒、蘇老爺子三人,如何因為一個共同的願景,白手起家,在小小的診所裡,為第一個貧困患者減免費用,通宵研究治療方案的故事。“‘玥光’兩個字,”他看著孩子們清澈的眼睛,“最初不是要做多大,而是心裡那點不忍,那點想幫人一把的念頭。”
孩子們聽得入神,一個紮著羊角辮的小姑娘,陸念楚的女兒陸昕,小聲問:“太公,那時候,不怕虧錢嗎?”
傅老爺子哈哈大笑:“怕啊!但有些事,比錢重要。”
接下來的日子,孩子們在顧羽的安排下,參觀了就近的小型“玥光”社區康複站,親眼看到康複師如何耐心幫助行動不便的老人做訓練,聽到患者康複後激動的淚水。他們還在季清北簡化版的“康複元宇宙”體驗區,戴上設備,感受科技如何為康複帶來樂趣。
韓思源和秦墨則組織了有趣的戶外拓展和安全知識小課堂,教導孩子們團隊協作和基本自我保護。葉星瀾帶著孩子們用簡單的樂器合奏,感受節奏與協作的美妙。
意料之外的“危機”與成長
夏令營進行到中途,卻發生了一個小插曲。裴明睿十歲的兒子裴宇,和嚴峻十二歲的兒子嚴澈,因為一個小組任務的設計方案發生了爭執。裴宇思維活躍,想法天馬行空;嚴澈則邏輯縝密,注重規則和細節。兩人誰也不服誰,爭執逐漸升級,影響了整個小組的進度。
負責協調的林懷周和傅承光試圖調解,但效果不佳。消息傳到了周予安這裡。
他沒有直接去訓斥或裁定對錯,而是在傍晚的篝火晚會後,將裴宇和嚴澈,以及他們小組的所有成員叫到一旁,圍坐在一起。
“我聽說,你們為了把任務做得更好,有了不同的想法?”周予安語氣平和,沒有一絲責備。
兩個孩子低著頭,有些忐忑。
周予安笑了笑,目光掃過在場的所有孩子:“你們知道嗎?你們的陸念楚伯伯,思路開闊,最擅長捕捉機會;而你們的嚴峻伯伯,嚴謹細致,最擅長規避風險。在家族會議上,他們常常會有看起來完全相反的意見。”
孩子們驚訝地抬起頭。
“但是,”周予安語氣鄭重,“正是這種‘不同’,讓我們做出的每一個決定,既抓住了機會,又穩住了根基。裴宇的想法很有創意,能打開新局麵;嚴澈的顧慮很周到,能確保方案穩妥。你們覺得,是把這兩種力量結合起來更強,還是讓它們互相抵消更強?”
裴宇和嚴澈對視一眼,似乎有所觸動。
傅承光適時補充:“想想白天的拓展遊戲,是不是隻有大家一起用力,方向一致,才能贏得比賽?”
林懷周則溫和地引導他們:“不如,我們一起把裴宇的創意和嚴澈的細則整理一下,看看能不能形成一個更棒的計劃?”
在兄長的引導下,兩個孩子終於放下成見,開始嘗試溝通與合作。最終,他們小組提交的方案,因其兼具創新性和可行性,獲得了夏令營的“最佳協作獎”。
根基的滋養
夏令營閉營儀式上,孩子們用稚嫩卻真誠的語言,分享了他們的收獲。他們記住了太公們的故事,記住了康複中心裡那些感激的笑容,也記住了合作比爭執更重要的道理。
宋雨霏看著這一幕,眼中泛著淚光,對周翊軒說:“我以前總擔心,優渥的環境會讓他們忘了根本。現在看來,是我們多慮了。隻要引導得當,這些孩子比我們想象的更懂得珍惜和責任。”
周翊軒深深點頭,目光掠過自己的兒子周景珩,又看向以周予安為首的孫輩們,最後落在那些曾孫輩稚嫩卻已顯露出不凡潛質的臉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我們創造了這片沃土,他們不僅在上麵紮下了根,還開始為我們這片土地培育更新的幼苗了。這才是傳承真正的意義。”
夜幕降臨,莊園裡燃起了慶祝的煙花。璀璨的光芒在夜空中綻放,映照著一張張充滿希望的臉龐。從周翊軒到繈褓中的第四代,責任、智慧與仁愛的薪火,在一代又一代人之間無聲而堅定地傳遞。
新苗已在沃土中破土,沐浴著陽光雨露,終將蔚然成蔭,支撐起更加廣闊的未來。而“玥光”的故事,也在這生生不息的傳承中,被賦予了永恒的生命力。
喜歡風起京華,攜手一生請大家收藏:()風起京華,攜手一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