聘請育兒嫂李姐後,周家的生活節奏逐漸找到了新的平衡點。然而,生活的河流從不真正平靜,新的漣漪在看似平緩的水麵下悄然生成。
有了李姐的專業協助,宋雨霏肩上的重擔驟然減輕。她終於有了完整的時間去做自己的事:重拾插花,約楊楚怡看畫展,甚至開始學習一直感興趣的茶道。然而,忙碌了大半生,驟然清閒下來,她反而感到一絲無所適從的空落感。
尤其是白天,周翊軒去公司,珩珩在學校,李姐帶著懷周在嬰兒房或花園活動,偌大的彆墅常常安靜得能聽到鐘擺的聲音。她會不自覺地走到嬰兒房門口,看著李姐熟練地給孩子做撫觸、讀繪本,心中既欣慰又夾雜著一絲難以言喻的、被“替代”的輕微酸澀。她知道這種想法不對,理智上完全認可李姐的專業,但情感上,那個曾經完全依賴她、需要她的小小身影,似乎正逐漸離她“遠去”。
周翊軒敏銳地察覺到了妻子的這種情緒。他不再隻是口頭安慰,而是開始調整自己的日程,儘量推掉不必要的應酬,爭取每天回家吃晚飯,飯後堅持陪宋雨霏在小區散步,聽她絮叨一天的瑣事,或是單純地並肩而行。他明白,這個階段,妻子需要的不僅是空間的解放,更是情感的緊密連接和價值的重新定位。
初三下學期的壓力與日俱增。物理競賽進入了關鍵階段,而中考也如同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頭頂。珩珩依舊表現得沉穩,但細心的宋雨霏發現,兒子書房燈熄滅的時間越來越晚,飯量也有所減少,偶爾會對著窗外發呆,眉宇間凝結著一層淡淡的疲憊。
一次深夜,宋雨霏給他送宵夜,發現他竟然趴在堆滿試卷的書桌上睡著了,眼鏡都忘了摘。她心疼地為他披上毯子,看著他熟睡中仍微蹙的眉頭,沒有叫醒他,隻是安靜地收拾好散落的草稿紙。
第二天,周翊軒找珩珩進行了一次簡短的談話,沒有施加壓力,隻是告訴他:“儘力而為,結果不重要,身體和心態是第一位的。”同時,周翊軒私下聯係了顧雲辭,谘詢青少年在高壓下的營養支持和心理調節建議。顧雲辭立刻提供了一份詳細的膳食搭配和放鬆訓練指南,由宋雨霏悄悄落實在每日的飲食和生活中。
這種無聲的、建立在理解和行動上的支持,比任何激昂的鼓勵都更能給予珩珩力量。他沒有說什麼,但學習效率似乎更高了,偶爾在飯桌上,也會主動提起一兩個學習中的趣事。
小林懷周在專業細致的照料下茁壯成長,白白胖胖,愛笑,成了周家最大的快樂源泉。她開始嘗試翻身,咿呀學語的聲音也越來越豐富。周玥和林燁幾乎每天都會視頻,看著屏幕裡女兒一天一個樣,既欣慰又難免心酸於無法親身陪伴。
“媽,辛苦您和李姐了。”周玥每次通話都忍不住重複這句話。
“傻孩子,跟我們客氣什麼。”宋雨霏抱著懷周,讓她對著屏幕裡的爸爸媽媽咿咿呀呀,“你看,懷周多乖,你們放心工作,家裡一切都好。”
這種跨越空間的牽掛與守護,成為了連接兩地親人最溫暖的紐帶。
兄弟幾個的家庭也各有篇章。
陸止淵和林雪瑤的兒子展現了出色的商業頭腦,開始在父親的公司實習,讓陸止淵頗感後繼有人。
江煜依舊是把女兒寵上天,但也開始嚴肅考慮孩子的教育規劃,常向蘇清河請教“科學雞娃”的方法。
沈寂和寧晚的兒子在一次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斬獲頭獎,沈寂表麵平靜,私下卻把獲獎證書掃描件設為了平板壁紙。
韓肆和秦墨的兒子則在全國少兒武術比賽中拿了名次,韓肆難得的在群裡發了一張兒子領獎的照片,雖然沒配文字,但驕傲之情溢出屏幕。
顧雲辭家的雙胞胎,一個迷上了生物解剖虛擬軟件),一個開始嘗試編寫簡單的遊戲,讓顧雲辭和葉星瀾在“引導”與“限製”之間尋找平衡。
季淩風家的“小黑客”成功“破解”了父親設置的一道初級密碼,季淩風表麵嚴肅批評,轉頭就給兒子升級了更複雜的挑戰程序。
大家依舊忙碌,大規模的線下聚會難湊齊,但群裡的“雲”相聚更加頻繁。分享孩子的進步,吐槽工作的煩惱,交流養生心得……這個由兄弟情誼構築的港灣,曆經歲月,依然是彼此最重要的支撐之一。
春末的傍晚,周家花園裡,宋雨霏推著嬰兒車,周翊軒陪在身邊。車裡,小林懷周含著安撫奶嘴,好奇地看著天邊絢爛的晚霞。珩珩結束了一天的學習,也下樓來透氣,安靜地跟在父母身後。
“等珩珩中考結束,懷周再大一點,我們一家人出去旅行吧?”宋雨霏忽然提議。
周翊軒點頭:“好,你定地方。”
珩珩也輕輕“嗯”了一聲。
宋雨霏看著身邊的丈夫和兒子,又看看嬰兒車裡的小外孫女,心中那份空落感似乎被這實實在在的溫暖填滿了。
生活就是這樣,不斷麵臨新的階段,適應新的角色,在得失之間尋找平衡,在忙碌與閒暇中體會幸福。隻要家這個港灣還在,隻要所愛之人都在身邊,無論遠航至何方,心都有歸處。周家的故事,就在這平淡而真實的日常中,繼續緩緩流淌,奔向充滿希望的未來。
喜歡風起京華,攜手一生請大家收藏:()風起京華,攜手一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